春节将至,平时分布在天南海北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应酬宴席少不了,中国有句古话说“无酒不成欢”,觥筹交错之间,气氛热烈了,许多问题接踵而来。多数人并不知道,在大量饮酒的同时,酒精也在伤害着你身体的某些重要部位。
忙了一年,作为医生也该回家过年,但出于职业本能,不怕大家厌烦,医院骨科医生办公室抱起我的心爱的笔记本,针对春节饮酒给大家最后唠叨几句,作为善意提醒,写完我也回家过年啦。
一、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正常人有两个,支撑着人体上半身的重量。
酒精为什么会暗算股骨头呢?这是因为,股骨头部位的血液循环比较薄弱,大量饮酒后,在股骨头局部会堆积毒性物质,甚至形成脂肪滴,堵塞和破坏局部小血管,血液来源被切断了,股骨头自然就会坏死了!
二、酒精性肝病
长期酗酒或短期暴饮导致的肝脏疾病,这是因为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过量饮酒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破坏肝脏细胞,甚至增加肝炎病毒的感染机会。
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恶心、呕吐、黄疸、可有肝脏肿大和压痛。并可并发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
三、急性胰腺炎
大量饮酒导致的急性胰腺炎非常凶险,一旦爆发,往往在短期内陷入生命危险。急性重症胰腺炎存活率很低,并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
人体的肝脏、胆道和胰腺是相互连通的,胰腺分泌能够消化食物脂肪、蛋白质的胰液(有很强的腐蚀能力)。
大量饮酒,容易导致胆道的痉挛,使得胆汁进入胰腺并造成胰腺损伤;酒精也可以直接损伤胰腺。
胰腺被损伤后,有着很强腐蚀能力的胰液泄漏到腹腔,严重腐蚀人体自身的蛋白和脂肪组织,导致致死性的腹膜炎。
急性胰腺炎必须得到及时救治;即使救治成功,有很多患者还会留下慢行胰腺炎等后遗症。
四、心脑血管意外
先说心脏。人体的心脏起着泵血的功能,心脏的外表布满了小动脉,负责心脏自身的血液供应,才能提供心跳的能量。
大量饮酒,会使得心脏表面的小动脉痉挛收缩,或者酒精的毒性破坏动脉的内膜,形成斑块堵塞血管。一旦心脏的血液供应被切断,就会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并引发猝死。
尽管在我国急救意识逐渐提高,但许多酒后引发的急性心肌梗死还是得不到及时有效抢救。
说完心脏再说脑血管。和心脏一样,供应大脑的血管也很容易受到酒精的破坏,产生堵塞或者破裂,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对于人体都是灾难性的。
病情轻的脑出血或脑梗死引起对侧躯体的瘫痪;病情重的则直接导致死亡。
不管是心脏还是脑血管的堵塞引发的生命危险,都需要急诊疏通血管并安放支架维持血管通畅。
五、饮酒+抗生素=猝死
虽然隆冬渐去,新春已至,但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寒冷季节。
许多朋友长途跋涉回家过年,旅途劳累,水土不服,很容易感冒,吃点感冒药甚至挂水是难免的事;同时在酒桌上经不住亲朋好友的敬劝,忍不住喝点酒。饮酒+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导致生命危险的故事并不少见。
这是因为一些药物成分阻止了肝脏的解酒功能,导致酒精在肝脏中分解成有毒物质并蓄积在体内,最终导致昏迷甚至猝死。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双硫仑样反应,主要发生于酒后用药或用药后饮酒,症状一般在5-30分钟内出现,轻者颜面潮红及发热、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重者胸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直至死亡。
除了头孢菌素外,硝咪唑类(如甲硝唑、替硝唑)、呋喃类(如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磺胺类、磺脲类降糖药、华法林、三环类精神药物(如氯丙嗪、三氟拉嗪)、妥拉苏林、胰岛素、异烟肼、硝酸甘油、消心痛、苯海拉明、巴比妥类等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后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其实无需记这么多药物,只要记住:
饮酒+抗生素=猝死
停用抗生素后两周内不能喝酒,更严格的说,含酒精的饮料都不能喝。谁喝谁中招。
好了,可能一大批宝宝看到这里都吓晕了,不过说老实话,过量饮酒的危害,远不止这些。新春佳节,是个喜庆的日子,本不该说这些沉重的话题。
只是想着提醒各位喜欢喝酒的朋友,饮酒要适量;不喜欢喝酒的朋友,也应劝说身边的亲朋好友尽量少喝酒。愿大家适量饮酒,健健康康、开开心心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终于唠叨完了,这也是节前徐大夫在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