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特刊守护医院副院

文章来源:重症胰腺炎   发布时间:2021-3-27 10:00:17   点击数:
 守医院副院长、妇联主席郑晓红

阳春三月,一则喜讯传来。安徽省妇联授予淮南医院副院长、妇联主席郑晓红“年度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称号,成为我市为数不多获得该荣誉的巾帼英杰之一。

栉风沐雨,经冬历春。郑晓红将人生最美的年华献给了基层医疗事业,用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迎接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护佑着一个个家庭的安宁;新冠疫情蔓延之际,她挺身而出,应对有措,保证了就诊孕产妇母婴的安全和健康,将温情与希望洒向每一名患者。她被大家亲切的誉为“守护生命的天使”“抗击新冠的尖兵”。

闻讯而动的防疫尖兵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年应有的祥和,一场疫情阻击战、攻坚战随之打响。年1月24日(年三十),医院接到上级主管部门“医务人员全部取消休假”的紧急通知,全院所有人员立即返岗。医院作为抗疫主战场,守护一方百姓健康安全重任在肩,而面对孕产妇这一性命攸关的特殊群体,妇产科的防疫更须慎之又慎。

作医院的妇产科专业医生,郑晓红在疫情之始,就本能地开始考虑疫情防控对孕产妇的影响及解决办法。当时核酸检测还未全面开展,孕产妇因其生育方面的特殊性,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通过CT检查来常规排查新冠肺炎,同时,孕产妇又因其临产的不可预期性而不能像其他患者那样观察、隔离等待、转诊,医院针对疫情期间来院检查、分娩的孕产妇,尤其是危急重症孕产妇,必须有一套专门的应急管理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在疫情防控期间保证母婴安全和健康。

(产科病区)(待产室)(产房)

在国内尚无前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郑晓红反复查阅各种资料,结医院实际情况,仅用三天时间,便在年1月28日(年初四)整理制定出《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孕产妇管理流程》,腾出妇产科三层病区和产房、手术室,专门作为孕产妇专用病区,合理规划病房、产房、手术室及各种安全及隔离通道,为做好疫情期间的孕产妇治疗和管理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操作规范和应急场所。

(新华梦孕妇学校

“线上孕育知识”、“线上问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医院就是战场,岗位就是阵地!身为单位负责人之一的郑晓红,不但在管理上超前应对,实际工作中同样冲在第一线。疫情期间,大量外地尤其是高风险地区的孕产妇返淮,同时,凤台县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周边两县三区(寿县、凤台县、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毛集实验区)的孕产妇尤其是危急重症患者也不断大量转诊过来,医院面临的风险和压力可想而知。郑晓红在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敢于担当,所有转诊病人全部接收,医院,忙碌在手术室、产房、病房之间,保证急诊孕产妇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处理救治,同时又防止了其中因为临产情况紧急而无法及时做排查的可疑患者因为防范疏忽而造成的不可挽救疫情扩散。

(产科重症抢救小组)

患者之中,有一医院产检后,因当地疫情开始趋向严重,医院床位紧张,无法及时住院临产,无奈之下她返回淮南。由于该孕妇是从高风险地区返回,且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医院不敢接收。来到医院后,郑晓红毫不犹豫地收治下来,按照事先制定的防范管控流程,带领产科危急重症救治团队,在相关业务科室的大力配合下,圆满完成了手术,最终母子平安。疫情期间,产科高负荷安全运转,所有孕产妇均无异常,受到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赞誉。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整整三个月没有回家的郑晓红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当时她的爱人也忙于单位防疫和生产工作,无法正常回家;年少的孩子刚上初一,学习无人关心辅导;母亲刚做完结肠癌手术,需要看顾;年逾八旬的父亲瘫痪在床无人照料,只好将其送至养老院。这一切,身为人女人母,郑晓红痛在心里,却从未提出任何要求。关键时期,郑晓红不忘入党誓言,不惧病毒施虐,舍小家顾大家,医院工作和患者健康上,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和大爱情怀。

不知疲倦的女汉子

年,大学毕业工作刚刚五年的郑晓红由于颈椎外伤导致高位截瘫,无法正常行走,倔强的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工作,在丈夫的护送下,她坚持妇产科门诊。在与病魔抗争了十年后,她终于又走上了手术台。此后,她仿佛是要把失去的光阴抢回来,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病房和手术室,曾在一天之内完成了十余台手术,其中的辛苦与劳累,可想而知。“郑晓红像个机器人,干起活来不要命,与她一起搭档,能把人累趴下!”,同事们听似埋怨的话,透出的却是对她发自内心的敬佩。“女汉子”的美名,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她的头上。

由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郑晓红无法自主把握自己的生活节奏,连班、顶班、出诊等等,占据了她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这也使得她很少能够陪伴在家人身边,尽一份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对此,郑晓红总是深怀愧疚。孩子5周岁那天,早早请好假的郑晓红决定好好陪孩子玩一天。但刚刚踏出家门,就接到单位“求助”由于多起急诊,手术医生不足,急需“增援”。没敢回头去看孩子失望的眼神,医院,直到凌晨一点,推开家门的郑晓红,看到餐桌上完整的蛋糕和沙发上熟睡的孩子,泪水潸然而下。

年年底,郑晓红右手不慎划伤,缝合了近二十针,让所有人都诧异的是,第二天早交班时,她又准时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指导日常工作安排。受伤期间,她每天都坚守在岗位。第三天时,科室转来一位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她忍着病痛,带着一副八号手套走上手术台,经过近6个小时的抢救,成功保住了这位年轻母亲的生命和子宫,并顺利迎接了一个健康的小生命……众所周知,手部缝合两周后才能拆线,而郑晓红手部手术的第七天晚上,就匆匆忙忙来到病房,“明天有十几台妇科手术,产科还有几台剖宫产,实在忙不过来了,现在就帮我拆线吧!”平静的话语刹那间镇住了大家,半晌才反应过来。在她的坚持下,医生用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为她拆除了全部缝线。困难总是相伴而行,没过几天,郑晓红的父亲又因急性心衰被医院。因为工作繁忙无法脱身,照顾父亲的重担只有落在年迈的母亲身上,直到晚上工作结束,她才能匆忙赶往心内科去照料。第二天晚上,老父亲突然心脏骤停,经过她和心内科医生共同实施心脏按压,连夜抢救,才挽回了生命。次日,她又坚强地进入手术室,圆满完成了一台又一台手术,手术结束,同事们关切地问:“您父亲好些了吗?”,瞬间,郑晓红蹲在墙角失声痛哭,泪水中满是对父亲的挂念和歉疚,此刻的手术室内变得异常平静,周围怜惜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这位突然间变得柔弱的小女子。这,就是郑晓红,一位为了病人、为了工作不知疲倦、不顾一切的“女汉子”。

医术高超的带头人

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郑晓红,深知“业精于勤”的道理。她总是将同行中的“高手”作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追赶,不断进步。带着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她先后多次到湖北省国家级腹腔镜基地、医院等地进修,抓住一切机会向“高手”请教,瞄准学科发展新动向,学习妇产科疾病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平时工作中,她也十分注重分析总结、积累经验。

有付出才有收获。郑晓红靠着一种韧劲、钻劲,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手,逐步成长为工作上的行家里手、同行心目中的“高手”、学科技术的带头人。她先后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开展的《盆底重建技术研究》获得淮南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省级科技成果,《腹腔镜或腹膜外手术分期应用于局部中晚期宫颈癌23例临床分析》《阴式系列手术》等分别被评为院优秀科技成果一、二等奖。此外,她还相继承担了《凶险性前置胎盘的综合治疗研究》《宫腔镜生育力保护系列手术(冷刀、刨削、电切)》等淮南市科研项目,均取得了斐然成果。年组建卵巢癌MTD团队,从而使淮南市晚期卵巢癌手术达到R0级别,晚期卵巢癌治疗水平位居省内先进行列。

(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小组)

国家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高龄高危孕产妇随之增加,为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和健康,郑晓红联合多学科专家,开创多学科协同抢救模式,成立“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小组”,成功救治难治性产后出血,DIC,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糖尿病,子痫,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产科危急重症两百余例,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医院被淮南市卫健委授予“淮南市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承担我市西部及周边地区如凤台、毛集、医院的危重产妇转诊抢救及治疗任务。

出于专业领域中的突出业绩,郑晓红作为淮南市高层次人才的代表受邀参加今年淮南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大会。在其专业领域相继担任了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技创新与器官整复分会子宫与子宫腔整复手术专委会委员、安徽省妇幼保健协会女性生殖整复专委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妇幼保健协会产康专委会常务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妇幼保健协会生殖微创与生育力保护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微创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安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委员、“盆底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分会委员、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教授、淮南市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淮南市妇科质控中心副主任等。

医德出众的贴心人

郑晓红不仅敬业、精业,更是诚于医德。“作为一名医生,不能仅仅满足于用技术消除病人的痛苦,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维护患者的幸福”。这是郑晓红行医20多年来一贯遵循的原则。

当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部分医患之间缺乏必要的理解和信任。对此,郑晓红却敢于承担风险,不搞“一刀切”,想尽办法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37岁的高龄产妇王某,由于三次妇科手术丧失了自然生育能力,经过试管培育,成功受孕,而且是双胎。但到孕期35周时,孕妇出现了妊高症、心衰、重度贫血、前置胎盘等情况,郑晓红冒着极大风险,在对孕妇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尽量延长其孕周,用药物促进胎儿成熟,提高胎儿的存活率。一周后,郑晓红亲自主刀,使得两名龙凤胎新生儿健康分娩。然而,产妇胎盘严重粘连,要保留子宫非常困难。按照常规,一刀切除子宫就可万事大吉,但郑晓红想的是病人日后的生命质量,再次担着风险,认真细致地进行处理,对产妇出现的产后出血危重情况进行抢救,使得产妇闯过了一道道难关,最终得以保住子宫并康复出院。临走时,产妇爱人感动不已:“我爱人和孩子的生命都是你给的,没有你,我的家就散了!”

DIC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英文缩写,产科DIC是一种极其凶险的产科大出血并发症,死亡率极高。年夏,医院妇产科先后接收了两名此类患者。患者刘某,转来时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在本院各科室精英的通力配合下,郑晓红再次冒着风险走上手术台,手术中,她胆大心细,快速完成了全子宫的切除。然而,最严重的情况还是出现了,出血已经蔓延到后腹膜,且出现一个巨大的血肿,死亡的威胁近在眼前!来不及考虑即将采取的措施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和预料不到的麻烦,郑晓红果断决定,救命要紧!她和同事们在盆腔内压入9个盘条,并将消毒好的大盐水垫压在血肿上,果断关腹。三天后,他们又再次手术,将异物取出,从而保住了患者的生命。在第二例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郑晓红又一次冒险出手,从死神手中救回了一条生命。事后,面对着亲人朋友善意的“责怪”,她淡淡地说道“没办法,那个时候想不了那么多,救命是第一位的”。

甘于奉献的有心人

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为郑晓红带来了骄人口碑,也引起同行业的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