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4岁泰迪犬小狮,体重5.48kg,平时自由散养。主诉就诊前两天开始不吃,精神沉郁,并多次呕吐(黄/白色泡沫、黄色液体),未见排便。
病情回顾:
该病例数天精神萎靡、食欲差、多次呕吐、全身粘膜皮下出血。综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诊断为重症胰腺炎,疑似急性肾衰、胆囊炎、肝损伤
检查结果:
数次呕吐、无尿、全身粘膜皮下出血
血常规:白细胞数升高、血小板数降低;红细胞、血红蛋白计数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血涂片红细胞淡染区大,有溶血性贫血的可能。
生化:BUN、Phos、TBIL升高
CPL(犬胰腺炎试纸/犬胰脏特异性脂肪酶快速检测):阳性
凝血检测:APTT.7(参考值15-43s)PT17.6(参考值5-16s)
诊断:
综合诊断为重症胰腺炎,并疑似并发急性肾衰、胆囊炎、肝损伤
治疗建议(仅供参考):
1、入院12-24h内大量补液,补液量少会引起脱水,如果持续性呕吐且与肠梗阻无关,血容量正常时应给与中枢性止吐药(氯丙嗪或丙氯拉嗪),剂量为0.25~0.5mg/kg,imscq6-8h.
2、对胰腺分泌影响较小的镇痛药是布托啡诺(0.~0.11mg/kgscq6-12h,只用于犬)
3、虽然细菌在犬急性胰腺炎中未起主要作用,但坏死的胰腺组织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基质,犬胰腺败血症的发病率仍不清楚,在此情况下可使用头孢噻肟(6~40mg/kgimivq6h)或复方新诺明(15mg/kg,ivq12h)、恩诺沙星(2.5~5mg/kg,imivq12h)
4、可用肝素钠(50~70IU/kgscq8~12h)以阻止血栓形成,保证胰腺血液灌注量,需随时监测凝血,调整肝素剂量
5、必要时进行肾透析
6、输血治疗
预后:
结合临床症状,皮下、黏膜持续性的出血可使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引起自发性出血性疾病,该病例有DIC倾向,所以应对其凝血进行连续监测,对机体的出血及血栓风险进行预判并及时干预。
并发症:
1、急性胰腺炎常伴随器官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全身感染、腹腔内高压等并发症。
2、肾性氮质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也是严重胰腺炎少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这可能和血管活性胺诱导的血管收缩或长时间低血容量有关。
3、胰腺炎症可直接扩散到肝脏(两器官非常靠近)或间接由活化消化酶经总淋巴管进入肝脏而引起肝脏炎症,从而引起中度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为黄疸,生化显示高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值升高。
讨论与分析:
1、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炎性因子以及由于肾衰使部分毒素刺激血管内皮,使机体凝血异常
(2)肝脏损伤使凝血因子合成激活受影响
(3)肠道炎症破坏菌群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影响维K依赖性凝血因子II、VII、IX、X的合成减少。
2、在该病例的治疗中,即使其凝血时间延长,仍禁止使用止血类药物。
血小板、凝血因子均被大量消耗,凝血因子的减少导致PT/APTT延长。治疗时,应该采取抗凝药物治疗,预防血栓,而非促凝。
3、胰腺炎时,胰蛋白酶过度分泌,刺激血管内皮,过度激活凝血机制,同时由于胰腺血液灌注不足,影响微循环。此外,因伴发细菌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加重机体异常凝血,甚至导致DIC。
4、DIC预后:PT、APTT、D-dimer、FDPs、裂细胞、血液学指标。DIC的死亡率达54%以上,研究显示凝血检查项目3个以下指标结果异常的犬死亡率约37%,3个以上项目异常的死亡率高达74%。
APTT的显著延长、血小板的显著减少,是死亡的较强预后因子。
病例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