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各种美味的肉馅、鸭蛋馅、蜜枣馅、栗子馅粽子琳琅满目,又逢假期及小龙虾大量上市,免不了亲朋好友小聚吃吃喝喝或到处赴饭局。殊不知,美味佳肴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常见的“节日病”—急性胰腺炎。每逢节假日,医院收到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都会是往常的一到两倍,下面,我们就将向大家介绍急性胰腺炎相关的知识。
胰腺位于左上腹,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分泌的含多种胰酶的胰液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帮助人体消化吃进的各种食物。如果人体一次吃进大量高蛋白、高脂肪或高糖的食物,就会刺激胰腺在短时间内大量分泌胰液,胰管压力骤然上升,胰腺泡破裂,胰酶外渗而促发急性胰腺炎,同时肝脏也分泌大量胆汁,如胆管不太顺畅的话,胆液就不能顺利流入十二指肠,而是倒流进了胰腺,激活大量的胰酶“消化”胰腺,造成急性胰腺炎。酒精也是刺激胰液大量分泌的一个因素,因此,节假日,暴饮暴食,胡喝海饮,便是造成急医院的原因了。
此外,在中国胆道梗阻因素也是造成胰腺炎十分常见的病因。肝脏和胰腺每天都产生大量胆汁和胰液,通过胆管和胰管的位于十二指肠壶腹部的“共同开口”排入十二指肠,促进食物消化分解。一般情况下,胰管内的压力要高于胆管,故胆汁不会进入胰管。但在胆结石患者、当胆结石堵塞这个“共同开口”时,胆管内的压力便会高于胰管,胆汁流入胰腺,由此引发急性胰腺炎。此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药物和毒物、胰胆管造影术后、外伤等也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痛是急性胰腺炎最早出现的症状,也是主要症状,大多数病人在饱餐、暴饮暴食、饮酒或极度疲劳后突然发作,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疼痛是持续性的,并会阵发性加剧,呈钝痛、刀割样痛或绞痛,疼痛还会向腰背部放射,当仰卧位时加剧,坐位或前屈位时会减轻。如果发生腹膜炎时,疼痛将弥漫整个腹部。除此之外,急性胰腺炎的症状还有:发热,大部分患者有中度发热(37.5℃-38.5℃),很少达到39.0℃以上,还伴有寒战;恶心、呕吐和腹胀;休克,仅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休克可逐渐发生也可突然出现。
老百姓如果在饱餐后发现自己出现如上症状,应当尽早就诊,切不可麻痹大意。如果耽误治疗时机,发展成急性重症胰腺炎,便会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甚至危及生命。现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已大大下降,但还是极其凶险的疾病,而且治疗费用高昂。
我们建议,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切忌暴饮暴食和酗酒。特别是有胆道疾病的病人,更应注意饮食清淡,严格戒酒。有高血脂病史的人,要坚持低脂肪饮食、服用降脂药,把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