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多学科协作病例研讨会顺利召开

文章来源:重症胰腺炎   发布时间:2020-1-12 12:53:55   点击数: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近年来,随着SAP治疗理念的不断演进,其病情变化的复杂性与治疗手段多样性,使得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越来越为大家认可与推崇。

今日,医院普通外科发起,联合重症监护室、消化内科、医院肝胆外科等多学科,共同召开“重症胰腺炎多学科协作病例研讨会”,此次会议由来自普外科王青教授、杜锡林教授以及ICU姚立农教授主持,主要以学术讲座和病例研讨的形式进行,医院各学科的沟通,更密切的交流及更规范化的治疗,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受益。

会议在和谐、活跃的氛围中开始,重症监护室姚立农教授致辞时说道:“重症急性胰腺炎依然是危重病的代表,其病死率高达15%,且以青壮年高发,高峰发病年龄为50岁左右。获得治愈后,绝大多数患者可长期存活。因此,提高SAP的治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重症监护室姚立农教授

首先是来自医院刘正才教授作学术报告,他从理论基础、临床实践及循证学依据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胸腺法新(Tα1)在脓毒症和围手术期的治疗进展”,研究表明,Tα1作用机制明确,疗效和安全性均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用于脓毒症患者的免疫调节治疗可有效降低全因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等,能够更好的为广大重症感染患者保驾护航。

随后医院普外科杨振宇医生和莘玮医师分别带来病例分享。杨振宇医生从外科角度出发,结合2例成功救治的患者,探讨了“外科干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时机问题”。2例患者的成功救治,离不开消化内科和重症监护室的大力协作与支持,是多学科协作救治的典型案例,得到了王青主任和消化内科赵保民教授的一致肯定。赵保民教授指出:消化内科应该把握好重症胰腺治疗的第一关,才会有效杜绝其病情的进一步演进,更应该重视患者的全程管理。

莘玮医师带来一例“胰腺炎阶梯治疗病例分享”,该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和普外科的共同努力下,以胰腺炎的阶梯治疗理念为指导,采用微创外科手段,不仅为患者减轻科痛苦,而且有效缩短了胰腺炎的治疗时间。

点评环节,我科杜锡林教授指出:手术仍然是胰腺坏死继发感染后期处理的主要手段,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提高胰腺坏死继发感染救治疗效的关键所在,如何选择合理手术时机至关重要。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肾镜手术、硬镜手术、小切口清创术等。我们认为手术方式的选择需遵循两大原则:一是个体化原则,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理手术方式;二是在保证病患安全前提下,尽可能一次性解决坏死感染病灶,彻底清创引流,减少手术次数。

普通外科杜锡林教授

董瑞教授结合自己对胰腺炎的不断认识讲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有了很大的降低,实际上是得益于对重症胰腺炎两次病死高峰的认识和整个全程管理理念的提高,包括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营养支持等理念的不断认识”。

普通外科董瑞教授

此次会议虽然在一个很小的会议室举行,但闻讯而来的各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及实习学员听得极其认真,尤其是专家点评环节和提问环节,更是激起了大家的讨论热情。总而言之,会议内容丰富,讲者发言生动,与会者讨论精彩,听众受益良多!本次会议姚立农教授向大家传递了一种思想:坏死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复杂的、动态的、多样的,多学科协作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管理中的是极其重要的,我们要博采众长,共同努力。

普通外科王青教授

医院肝胆外科刘正才教授

消化内科赵保民教授









































精准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假期不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