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恩青年医生第天第十一章

文章来源:重症胰腺炎   发布时间:2021/3/9 13:09:39   点击数:
 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

Day

学习锦囊

随时在培恩e学后台回复关键词

查找学习资料

培恩e学助力疼痛学学习

真正成为疼痛进阶超级利器

从今天起培恩e学将会选取

《中国疼痛病诊疗规范》

中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萨迪

培恩E学

学习

懒惰

第十一章内脏痛

第三节

机械性内脏痛与血管源性疼痛

二、肠系膜缺血疼痛

慢性肠系膜缺血疼痛是指反复发作的餐后上腹部或脐周围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常为老年人,有心脏病或周围血管病的病史。男性多于女性。慢性肠系膜缺血疼痛是腹痛的少见病因,但误诊漏诊及延误诊治将导致灾难性并发症的发生,这类患者死亡率高达60%~80%。

慢性肠系膜缺血疼痛患者会呈现多种症状,包括腹痛,餐后痛,恶心或呕吐,腹泻或便秘;进食后30~60分钟开始腹痛,有些会出现“食物恐惧”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可逐渐加重呈持续性钝痛和痉挛性绞痛。改变体位如蹲位或俯卧位疼痛可减轻;体力活动可促发腹部疼痛,间歇跛行等;病程长者出现慢性病容,营养不良,消瘦。

体检多无特殊体征,约80%的患者上腹部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病程长者出现慢性病容,营养不良,消瘦。腹部柔软,无压痛。

常规的血液化验可正常或有营养不良的相关记录。

1.超声检查排除肝胆胰系统及泌尿系统疾患。

2.腹部平片可排除胆囊结石、泌尿系统结石。

3.内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肿瘤。

4.血管造影诊断本病的最可靠方法,对疑有本病者行选择性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造影术。

5.张力测定法餐前和餐后张力测定法测定小肠壁内pH位为诊断肠道缺血提供了有效手段。

典型的临床表现,餐后发作性上腹痛,常不敢多食而致体重下降,肠系膜动脉造影可以确诊。老年人,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者提示潜在的可能。

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数检查项目正常,容易忽视血管造影检查,故早期诊断十分困难。慢性肠系膜缺血疼痛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胃溃疡发作有周期性,易发生在初春及秋末,上腹痛多在餐后0.5~1小时,1~2小时后逐渐自行缓解,服用抗酸药及黏膜保护剂疼痛可缓解,胃镜检查可确定。

2.慢性胰腺炎与本病相似,腹部超声、CT、MR、ERCP及腹部平片检查可鉴别。

3.膈下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多见于青年女性,男女之比1:3,腹部可闻及较响亮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血管造影见受压或狭窄、远端扩张,无动脉粥样硬化。

还应与胰腺癌、胆道疾患,肾绞痛、局限性肠炎、假膜性肠炎.胃肠道肿瘤等鉴别。

治疗原发病,消除病因。

1.药物治疗以扩张血管,减低血液黏滞度及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为原则,改善肠管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

2.疼痛科专科治疗包括交感神经阻滞如腹腔神经丛阻滞。

3.手术治疗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采用的手术方式有动脉内膜剥脱、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血管再植术。

4.介入治疗气囊血管成形术或放置钛合金支架,适用于体弱难以承受手术者。

轻症者以扩张血管,降血脂,降低血液黏滞度,抑制血小板黏附等治疗,可缓解症状。重症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需行介入或手术治疗,大多可改善症状,预后较好。

目前疼痛资源共享群1、2、3、4、5、6、7群

均已满员,

感谢疼痛伙伴们对培恩的支持信任!

七群已满

扫码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