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AP)的定义:
一个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
轻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高。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部位或远处器官的侵犯;常有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胰性脑病、败血症及真菌感染、高血糖等并发症。
AP发生率:
全球统计
6.5-80/,人/年
芬兰
75/,人/年
国内
目前没有权威性数据
AP发病原因:
(80%的病例)与酗酒、胆结石有关
梗阻因素
酒精因素
血管因素
外伤
感染因素
代谢性疾病
其他因素如药物过敏、血色沉着症、遗传等
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为何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十分重要?
治疗开始越早,治愈可能越大。20~30%的病例可能导致胰腺坏死和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重症AP);重症AP的死亡率可能为40%。
早期诊断的难点:
没有国际公认的标准(尤其是基本实验室指标变化幅度分界值的设定),在初诊阶段,主要依靠常规检查。这些常规检查没有国际统一的标准。常常遗漏致命的/非典型病例(10%);因此,需要一个敏感的筛选试验。
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新指标:尿胰蛋白酶原-2
胰蛋白酶原是胰蛋白酶的前体,产生于胰腺腺泡细胞,分泌入胰液中。胰腺中2种主要的形式是胰蛋白酶原-1(阳离子)和胰蛋白酶原-2(阴离子)。胰蛋白酶原占胰液中总蛋白的19%,在肠道中,胰蛋白酶原通过酶的分解作用转化为活性胰蛋白酶。在急性胰腺炎病例中,胰蛋白酶原-2升高出现较早,增加幅度比胰蛋白酶原-1大得多,这两种胰蛋白酶原都在肾小球滤过,但胰蛋白酶原-2的肾小管重吸收率小一些,在尿液中排放浓度非常高,AP平均升高幅度是参考范围的80-倍。它是一个比胰蛋白酶原-1更好的AP的标志。
(文献1)
1)尿胰蛋白酶原-2在正常人对照组和非胰源性急腹症组中均值是1.0ug/L和2.9ug/L,在轻症急性胰腺炎组中均值为ug/L,而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达9ug/L。
2)尿淀粉酶在非胰源性急腹症组中均值为IU/L,在轻症急性胰腺炎组中均值为IU/L,而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中均值仅IU/L
*结论1.尿胰蛋白酶原-2在急性胰腺炎和非急性胰腺炎之间有数百倍差异!
*结论2.尿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和非急性胰腺炎之间仅10倍左右差异,而且和疾病严重程度之间没有相关性!
(文献2)
位做ERCP的病人中,11例演变为AP,2例重症;
ERCP前和6h后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
9/11AP病人结果阳性;
9/97例非AP病人结果阳性。其中有8例在做ERCP前尿胰蛋白酶原-2已经升高。
*结论.胰蛋白酶原-2在AP早期升高
(文献3)
*结论:急性胰腺炎尿胰蛋白酶原-2快速检测除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外,均显示高阴性预期值,都在99%以上。
(文献4)
连续例急性腹痛病人,53例诊断为AP,7例为重症AP。
。空心白点代表非急性胰腺炎对照组
●实心黑点代表急性胰腺炎组
纵坐标为血清淀粉酶
与纵坐标垂直的虚线代表血淀粉酶的诊断分界值
左面一堆为尿胰蛋白酶原-2阴性结果
右面一堆为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结果
*结论1:尿胰蛋白酶原-2漏诊率低于血清淀粉酶
以虚线以下为血清淀粉酶阴性结果,其中漏诊8个黑点(急性胰腺炎患者)。而左面尿胰蛋白酶原-2阴性结果这堆点中,漏诊3个黑点(急性胰腺炎患者)。
*结论2.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预期值高于血清淀粉酶
右面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结果点中黑点所占比率明显高于虚线以上(血清淀粉酶阳性)点中黑。
*结论3.尿液胰蛋白酶原-2快速检测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筛选试验,特点在于:
1.阴性预期值基本排除AP
2.所有7例重症AP为阳性结果,没有漏诊
3.胰蛋白酶原-2水平保持升高达数周之久
我们推出的尿试纸采用免疫层析技术检测胰蛋白酶原-2
试验的操作是将试纸的一端浸入尿液标本,无需任何实验设备,3分钟即可得到结果。
实验操作步骤
采集新鲜尿液标本;将试纸条的黄色部分浸入标本。尿液液面不能超过黄色区域上方的黑色虚线。在结果窗口看到蓝色液体进入后,取出试纸。水平放置试置,5分钟看结果。
肉眼可辨为判断原则:
2条线=阳性结果
1条线=阴性结果
急性胰腺炎指标的胰蛋白酶原-2的优点:
1.AP病例中,胰蛋白酶原-2水平比正常值升高数百倍至数千倍;
2.针对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阴性结果基本排除AP可能;
3.标本是新鲜尿液标本,无需预处理;
4.检测迅速,5分钟内出结果;
5.操作简单,能在急诊室内操作,适用于急症POCT
公众订阅号:基恩临床资讯
联系方式(Tel):-
或(Email):geng_shanghai
.白癜风治疗中心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