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该怎么办?
什么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肥胖的流行和胆结石疾病的增加,其发病率明显升高,其中20%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死亡率高达30%,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急性胰腺炎常见的病因包括胆石病、酒精性、高脂血症性及特发性等。
其中最常见的病因为胆石病,即胆源性胰腺炎。在我国,胆石病引起的胰腺炎约占60%,而在大多数西方国家,胆石病引起的胰腺炎约占30%~50%。
其发病机制在于胆结石迁移并影响主胰管,导致管内高压造成胰腺分泌物反流。胰蛋白酶原不适当地激活,引起胰腺自动消化,由此引发的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因子释放到全身循环中,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细胞毒性和胰腺坏死。
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石病时如何处理?根据情况不同,其处理时机及方式也各有不同。
1、胆囊结石合并轻症胆源性胰腺炎:
轻症胆源性胰腺炎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不伴有器官功能衰竭,以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1~2周内恢复,病死率极低。胆囊结石合并轻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需进行胆囊切除,研究表明其可显著预防ABP的复发,若住院期间不进行胆囊切除术,ABP复发风险高达13%~17%。
故对于轻症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切除术应尽可能在症状出现后48~72h或最多1周内尽早进行,理想情况下,应在开始再进食之前。与延期胆囊切除术相比,早期胆囊切除术可降低胆结石相关并发症,如胰腺炎、胆囊炎、需内镜处理的胆管炎或胆绞痛或者入组6个月后死亡等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情绪,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及中转开腹率。处理方式应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胆囊结石合并重症胆源性胰腺炎:
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早期常伴有器官功能不全,后期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及感染性胰腺坏死等并发症,临床处理常待患者胰周渗出和积液稳定吸收,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或局部并发症恢复后尽早(术后1~3个月)施行胆囊切除术。对于合并有需外科处理的胰腺假性囊肿的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方式首选腹腔镜,可同期进行假性囊肿内引流及胆囊切除术。
3、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源性胰腺炎不伴有胆总管结石嵌顿或急性胆管炎:
对于此部分患者,因不伴有胆总管结石嵌顿或急性胆管炎表现,临床上可暂时不急于处理胆总管结石,而是给予胰腺炎相关的对症支持治疗,待胰腺炎病情缓解后再进行相应处理。处理方式首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切除。如合并胰腺假性囊肿可同期进行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及胆系结石处理,对于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如合并有需处理胆总管结石等,可在行腹腔镜经胃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同期处理胆系结石。
因此,研究认为对于不合并有胆管炎或者持续胆汁堵塞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并未从紧急ERCP治疗中获益,基于此观点,2/3的患者不需要紧急进行ERCP。
4、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源性胰腺炎伴有胆总管结石嵌顿或急性胆管炎:
对于该类患者处理的关键是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胆道压力。如患者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因患者常伴有休克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等,尽可能选用微创处理方式。
对于有条件的中心首先推荐ERCP,目前指南建议伴有胆总管结石嵌顿且有急性胆管炎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推荐在24h内进行ERCP;有结石嵌顿但无明确胆管炎的患者,推荐在入院72h内进行ERCP。
什么是ERCP?所谓ERCP,全称是经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其过程是利用十二指肠镜经口腔到达十二指肠乳头,通过镜下插管到胆管或胰管进行造影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管道、导丝等进行括约肌扩张、括约肌切开,胆管或胰管结石取出,胆管或胰管引流以及支架放置等操作,从而治疗胆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等疾病。
急诊ERCP去哪里?医院肝胆胰外科常规开展ERCP诊疗,年手术例数达余例,曾成功为岁高龄患者施行ERCP手术。同时积极开展急诊ERCP手术,24小时待命,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救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成功抢救了一大批高龄危重胆管炎患者,使其免于开腹手术,得到及时微创治疗。
▼往期精彩回顾▼美国总统做肠镜采用麻醉无痛方式,我们应该怎么选?发现肝脏病灶,该怎么办?一图详解胆囊息肉治疗流程huzq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