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由于其自身疾病影响,机体往往会出现高度的消耗,加上患者通常情况下无法恢复正常饮食,高消耗、低饮食的双重作用下,重症患者机体消耗加剧,对其疾病的治疗极为不利。临床上重症患者往往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手段,鼻肠管是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营养液输注的重要途径,通过鼻肠管为患者输注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能够有效减少营养风险,使机体维持正常的运作,同时,还能有效避免胃部排空后可能出现的肺部感染、胃酸反流等并发症。盲插鼻肠管无需专门的设备进行协助,经济性好,且操作时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在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意识状态陷入昏迷或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患者。本文特对盲插鼻肠管的方法、鼻肠管的定位方法、鼻肠管的盲插时机进行分析,并综述如下,以期能够为临床改进盲插鼻肠管的留置方法提供有力借鉴。
1盲插鼻肠管的方法
鼻肠管盲插法是指不借助辅助工具,直接采取手法操作留置鼻肠管。盲插鼻肠管要求置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巧,临床上一直在积极探索鼻肠管盲插的方法。目前,盲插鼻肠管的方法主要有胃内注气法、按摩法、促胃动力药辅助法、多导丝盲插法,具体分析如下。
1.1胃内注气法
胃内注气法的具体步骤为:①常规方法:将鼻肠管放置入胃内,帮助患者改体位为右侧卧位,使用注射器将mL以下(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的空气注入鼻肠管内,缓慢推送鼻肠管至幽门处,再次注入20mL空气,使用听诊器探查是否出现气过水声,以确定鼻肠管是否进入十二指肠,待确认鼻肠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将20mL氯化钠溶液注入鼻肠管内,抽出引导钢丝;②改良方法:鼻肠管每深入1cm,注入2mL空气,待鼻肠管抵达幽门,注入空气量改为5mL/cm,待每注入5mL空气而空气回抽量不足2mL时,表示鼻肠管顺利通过幽门,置管成功。胃内注气法通过在置管过程中不断注入空气,能够有效促进胃部排空,引导鼻肠管顺利通过幽门,还能有效预防鼻肠管弯折。在注气的过程中,应注意空气注入量,在置管成功后应将空气回抽。王莹、马洁、惠彩红等人对50例危重患者进行对比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鼻肠管盲插,其中一组患者在盲插过程中进行胃内注气,该研究结果显示,进行胃内注气的患者其置管成功率达到96%,而未进行胃内注气的患者其置管成功率仅为44%,差异显著。
1.2按摩法
按摩法是指在鼻肠管盲插过程中及置管后对患者的上腹部进行按摩,通过促进患者胃肠蠕动,以促使置管成功。按摩法具体为:四指并拢,将手掌贴于患者的上腹壁,沿着患者胃部体表皮肤,以顺时针为方向进行按摩,按摩力度适中,同时,应适当按压腹部,每次按摩至少持续5min。刘夕珍、蔡志萍、史广玲等人的临床研究报道中指出,为了探讨按摩方法对提高鼻肠管盲插成功率的效果,该研究选取69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别给予患者徒手盲插、按摩法盲插,该研究结果显示,按摩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达到82.86%,明显高于未进行按摩的患者,说明在鼻肠管置管过程中对患者的上腹部进行按摩,能够有效提高鼻肠管的置管成功率。
1.3促胃动力药辅助法
目前,临床上胃动力药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胃动力药辅助法是指在置管前给予患者适量的促胃动力药物,促进患者的胃肠蠕动,使患者的胃肠蠕动次数增多,此时置入鼻肠管,可使鼻肠管通过胃肠蠕动的动力以通过幽门,并到达空肠。这种置管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的鼻肠管。在韩晓丽、田龙、雷勇等人的临床研究报道中,在危重症患者的盲插鼻肠管过程中,分别给予患者单用胃肠动力药、联合应用胃肠动力药,该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胃肠动力药的患者其置管成功率高达93.4%,明显高于单用胃肠动力药的患者,得出“联合应用胃肠动力药能够有效提高盲插鼻肠管置管成功率”这一结论。
1.4多导丝盲插法
多导丝盲插法是指通过增加鼻肠管内导丝来达到促进置管成功的效果。这种盲插法的优点主要在于,通过放置多个导丝,能够有效提高鼻肠管的刚度,使置管人员在置管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鼻肠管深入时受到的阻力,能够有效减少鼻肠管的弯折,使鼻肠管成功抵达空肠。但这种置管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置管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由于鼻肠管刚度的增强而出现剧烈的应激反应,导致生命体征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采取多导丝盲插法进行置管的过程中,应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加强监护,并注意进管力度,避免进管力度过大而引起的胃肠黏膜出血或穿孔,置管时间应控制在30min内。
2鼻肠管的定位方法
目前,临床上通常是通过听诊、pH值测试以及腹部X线拍片,来对鼻肠管的位置进行确认。听诊主要是在通过气过水声的位置来判断鼻肠管到达的部位,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胃内注气法鼻肠管盲插,当气过水声从左上腹传来,提示鼻肠管尚位于胃部;当气过水声可从右上腹闻及且声音较为响亮,表示鼻肠管顺利通过幽门;如气过水声左移至左腹,表示鼻肠管成功到达空肠。pH值测试是通过对鼻肠管内容物进行pH值测试来判断鼻肠管是否通过幽门且到达十二指肠,这主要利用的原理为十二指肠内分泌液的pH值通常超过7,呈碱性表达。腹部X线拍片是判断鼻肠管位置的金标准,通常是在置管后的8-12h内进行X线拍片,但如果患者胃内排空存在严重障碍,应先对患者进行听诊或pH值测定以确认鼻肠管的位置,再进行X线拍片。
3鼻肠管的盲插时机
鼻肠管的盲插时机在临床上尚未出现统一的标准,通常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置管时机。通常情况下,进行胃切除手术的患者应在手术前将鼻肠管留置在胃内,手术过程中将鼻肠管留置在空肠;如患者被确诊为重症胰腺炎,应在患者入院后的2-3d内,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对患者进行鼻肠管置管,置管后的第二天开始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如患者为重症颅脑创伤,应在患者颅脑创伤后的24h内进行鼻肠管盲插,并在置管成功后立即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4小结
盲插鼻肠管具有创伤小、经济实惠、操作简便的优点,在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应用广泛。目前,盲插鼻肠管的方法主要有胃内注气法、按摩法、促胃动力药辅助法、多导丝盲插法。临床上对重症患者进行盲插鼻肠管时,应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插管时机,再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鼻肠管,并采取合理的鼻肠管置管方法进行盲插置管,盲插鼻肠管后,还应对鼻肠管的位置进行确认,以确保鼻肠管顺利到达空肠,成功置管。
文献来源:
唐艳红,重症患者盲插鼻肠管的研究进展.
哈尔滨医药..35(S1):-.(医院)
内容转载自治疗白癜风哪里效果最好白癜风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