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说直肠滴灌太贵,输液便宜,但你有没有算过这样的一笔账:直肠滴灌可使你孩子越来越健康,抵抗力越来越强,自愈力越来越强。请你算算,身体的抵抗力、自愈力增强后,得病次数的减少和用越来越少的药物,是不是为你省钱了?同时,孩子因为得病次数少了,不得大病了,精气元气充沛,对他的后代也有好处,从此良性循环。
01直肠滴灌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粉剂散剂汤剂免煎剂注射剂和西药的适宜剂型(西药必须是肛肠剂型,抗生素和激素绝对不允许直肠给药),通过直肠滴入器械滴入直肠,通过经络的作用和药物的治疗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形式,称为中药直肠滴入,是中医内病外治法的一种。
作用机理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朝百脉,与大肠相表里,且大肠包括直肠和结肠。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静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既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由此可知,中药直肠滴入疗法吸收良好,药理作用较强,有利于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02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静脉输液因起效迅速,被广大的患者认为是“最棒”的治疗方法,无论大病小病都要求输液,从而导致了静脉输液广泛滥用的现象,我国的过度治疗,包括滥用抗生素和过度输液,已经在为“医药带来的害处多于带来的好处”做出生动的解释。
中国是一个输液大国,在年我国输液瓶数就已经是亿了,相当于中国人每年平均一个人就挂了8个吊瓶,远高于国际上人均3瓶的量。与之还有一个相关数据,中国人的抗生素用量是美国人的10倍。
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之一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但是这一原则早就在中国被突破,人们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就是输液和使用抗生素,却忽视了过度输液和滥用抗生素对人体的伤害。下面就说说静脉输液可能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1、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
2、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
4、医源性疾病的增多。
当然我们也不能全面否定静脉输液,毕竟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是需要“打点滴”、“挂盐水。
03家长如何选择
孩子家长该如何选择认定,是该输液还是直肠滴灌?
过去的治疗原则是能口服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为什么把口服放在首选呢,是因为和其他方法比较口服副作用最小,现在有了直肠滴灌,原则就更改为、能灌肠不口服,能口服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因为灌肠对身体伤害最小,所以把直肠滴灌放在首位。
身体不舒服了谁都想快点好,但“快点好”可不是唯一要考虑的,是不是也该考虑:
“这个方法是能让我恢复的快些,但对身体伤害挺大的,我要用吗?”
“这个方法好的慢些,但不伤身体,我要用吗?”
“这个方法是贵些,但不伤体质,同时还可以提高身体自身的抵抗力,我要用吗?”
看看身边的孩子们吧,经常输液治疗的和不怎么输液的孩子们,他们的气色、他们的胃肠功能、食欲、得病的次数、间隔时间是不一样?
我们把直肠滴灌作为我们的首选治疗方式,就是因为它不伤体质,保证了孩子自身正常的抵抗能力和自愈力。
04中药直肠滴灌
优势
中药直肠滴入疗法,有利于发挥中医特色,也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且简单、安全、有效。研究表明:直肠给药与静脉给药显效速度无明显差异,直肠滴入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口服给药提高一倍。
另外,直肠给药避免了小儿对打针、吃药的恐惧心理,减轻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利于发挥治疗作用,尤适用于老年人、小儿、危急重症及长期卧床、衰竭病人难以用药者,家庭用药也十分便利。
应用范围
直肠给药是临床上有效的给药途径之一。实践证明,中西药物直肠给药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及疑难病症,疗效确切、收效迅速、用药安全、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
在临床上,药物保留直肠给药可用于感染性高热、急性肠梗阻、小儿高热惊厥;可治疗某些内科疾病,如哮喘、肺炎、咯血、便秘、细菌性痢疾、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结肠炎等;可治疗外科疾病,如术后腹胀、肠麻痹症、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肠出血、前列腺炎、尿路感染等;可治疗妇科疾病,如急、慢性盆腔炎等。
无痛,无创;
不经过肠胃,避免对肠胃的伤害和刺激;
不经肝脏,减少对肝肾的毒害;
提高人体免疫力;
远离抗生素、激素,减少打针、输液带来的痛苦和危害;
使用方便,效果显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