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勇编辑
郭晨
校对
张慧视觉
杨晋
第18篇干货文章,碎片化学习仅需:12分钟
技能知识
学习难易程度:★★★★
临床发生几率:★★★★
病例重点:此病例西医侧重检查,诊断为胰腺炎,中医侧重治疗效果较好。
铎悦编编许医生,这是第一次在干货里面分享中兽医相关知识。可以大概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些知识点么?
许勇医生此次对一患宠临床症状辨证,结合病史,确诊为湿热病,并运用温病中的三焦辨证方法予以施治,治疗效果明显。
湿热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温病,其特点是以脾胃中焦为病变中心,呕吐,发热,泄泻等水液代谢障碍。临床症状中既有阳热之邪蒸腾开泻的特点,也有湿阴之邪重浊粘腻的特性。
?病例信息??:斗牛犬,母,病发前25kg,现体重18kg。
??:3天前开始呕吐,腹泻,无食欲。病发前患犬25kg,因为有螨虫病史,会每隔2天自行在家给患犬药浴冲凉,待自然干。最近天气时常下雨,雨后夜晚温度较低,病发前有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在家平时主要吃牛肉为主,狗粮为辅,未注射疫苗。
?诊断检查基础检查:
心率,呼吸18,体温40℃,CRT2s,BCS:3/9(图1),皮肤皱缩泛红,精神沉郁,呆纳不饥,呕吐黄色粘稠样液体,腹泻喷射腥臭水样(图2),小便短赤。
触诊皮肤表面越扪感觉温度越高,身热不扬。下腹部下陷,胃脘皱缩,一天呕吐3--4次,腹泻2--3次水样。鼻镜干,脚垫温,喝水。
图1皮肤皱缩泛红,精神沉郁,呆纳不饥
图2
右下角托盘内黄白色为呕吐物,托盘外褐色为腹泻物
?中西检查西医检查
西医犬瘟热,细小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窝咳五项传染病筛查均为阴性。
生化十二项ALKPu/L(23--),TP50g/L(25--45)偏高,其他未见异常。
DR影像可见腹部胃肠道空虚(图3,图4)。CPL:阳性。
西医诊断:犬胰腺炎感染。
图3图4中医检查:
刻下:
望诊:皮肤发红,体型肥硕,表情纳呆(图1),喜卧不动
舌象:舌质红,舌苔腻干(图5)脉象:脉浮,数,有力眼白:眼球表面发红(图6)内眼睑:泛红(图7)图5舌质红,舌苔腻干图6
眼球表面发红图7
泛红?辩证分析四诊合参:
病发前25kg,日常牛肉为主------食物偏于肥腻,脾土易困,则运化无力
体温40℃-------发病短,多属外感,卫阳与体表邪气相争,故发热
精神差,呆滞--------湿邪阻滞阳气或寒邪郁闭卫阳
腹泻水样,污臭-------湿性趋下或素有食积
喝水-------里有热伤津或病在阳明
白睛(眼白)发红------上焦郁热
眼睑内侧发红------脾胃湿热
呕吐------病在中焦或少阳
手扪皮肤表层越扪越热-----身热不扬,阳明湿热
小便短赤------下焦湿热
?综合分析病因:平时过食肥腻,内生湿邪,外感风,寒,湿邪
病位:三焦
病机:患犬平素过食肥腻,脾不健运自生内湿,病发前体格肥硕,痰湿体质,偶感风,寒,湿邪,外感初起只是咳嗽,流涕等浅表症,后外邪引动内湿,同气相求,临床中出现了湿郁发热,以中焦为病变中心,熏蒸上下内外,湿和热如油入面,难解难分。
从体表来看,湿热交争,体表发红,身热不扬,舌苔偏红,干,腻,这是湿邪闭阻体表阳气,郁而化热。
湿热以中焦脾胃为病变中心,纳呆不饥,熏蒸少阳肝胆,致枢机不利,气机阻滞,则心下痞硬,呕吐。同时湿热下趋下焦,大便泄泻,腥臭,小便短赤。铎悦笔记
患宠湿热表现
?治法治则治则:三焦同治,分消外邪
治法:上焦清热透表,中焦化湿和胃,下焦利湿化浊
铎悦笔记
方药
本案病例就诊时患宠机体脱水症状明显,故当天常规补液,纠正体液酸碱平衡,待第2天脱水症状改善后,多次少量喂给中药,日服一剂,早晚各一次,连喂3天。
经过后2天治疗,呕吐,腹泻胃肠道症状逐渐减少,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第3天有食欲,第4天大便成形,CPL:阴性,生化指标正常。
宠主因为费用问题未继续治疗,第4天带回家自行调养,出院前医生告知其医嘱。一周后回访,患犬食欲,二便正常。
?总结和心得甘露消毒丹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兼顾三焦,其方意可分为三部分功效。第一部分黄芩,连翘,薄荷,射干,贝母都能清热解毒,清热透表,故作为上焦主治药物;第二部分是治疗下焦的,滑石,薏仁,木通清热利水,清利湿热;第三部分是用菖蒲,藿香和白豆蔻芳香化湿,针对中焦湿邪。医生结合临床症状,对原方进行了适当加减,考虑到热大于湿,故连翘,黄芩,藿香,薄荷,清热透表的药用量稍大,同时考虑到患犬口感问题,原方的茵陈换为薏仁。铎悦笔记
温热病辨证常见方法
本案是以脾胃为病变中心,以水液代谢障碍,身热为特点,所以以三焦辨证为主,其次口渴,尿短赤,舌苔偏红,腻,干,脉浮有力,均从侧面说明病在卫气分,未入血分,故用药不可过加寒凉,以防冰伏致外邪无出路。两种辨证方法虽然不同,但又可互相参照,理解表里内外(卫气营血),上下(三焦)相互作用的病机。湿热病,湿郁热蒸,湿与热难解难分,临床中四诊和参须辨别湿热比列,是湿大于热,湿热并重,还是热大于湿,这样用药才可有的放矢,各有侧重,灵活加减。湿热病患者多脾胃呆钝,消磨,运化功能低下,因此在病中,后期康复,应特别医嘱宠主:饲喂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肥腻,甘甜类食物,防止损伤脾胃,助长湿热,加重病情。即使病情好转,食欲渐起,也应控制饮食,少喂勤添,避寒保暖,以防复发。主要参考文献:
[1]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15(2),
[2]刘景源,温病学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5,-
好课推荐:
猜你喜欢:互动留言
#学习内科的道路上遇到最难分析的病例#第8、18、28、38个在看凭点击后截图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