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各地发生多起家庭聚餐或外出聚餐病例。公筷、公勺在部分市民餐桌上的缺失,导致了就餐健康风险的扩大。
新冠肺炎传播途径较难切断,眼下防控仍不能放松,使用公筷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切断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使这一传播途径的风险降到最低。
新冠病毒可经消化道传播目前确切可知的是,新冠病毒能够通过飞沫传播,病人或者无症状感染者的口水里面是可以检测到病毒的。
许多家庭聚集性传播的个案中,经调查患者都有聚餐的经历,虽然近距离的飞沫传播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是也无法排除病毒通过口水-餐具-食物-餐具传播的可能性。
目前人粪便中已明确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早期武汉不少感染了新冠病毒的医护人员是消化科医生,他们接触了因腹泻就诊的新冠患者,这些情况都印证,新冠病毒是可以感染肠道的,潜在有经过消化道或粪口传播的可能性。
而以往的临床实践表明,日常除了我们要讲究卫生习惯,勤洗手、喝干净的水,吃干净的食物,多人就餐时使用公筷,也可以切断多种经消化道传染疾病的潜在传播途径。此前局部地区甲肝大流行时期,也倡导过一定要分开吃饭,分开就餐,用自己的碗筷子勺子。
不分餐具或引发其他疾病疾病传染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混用碗筷主要可能会引发一些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疾病。
01幽门螺旋杆菌中国人饮食不分餐、喜欢相互夹菜等习惯,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风险。而幽门螺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它主要通过口口和粪口传播,家人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几率也提高,因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不分餐的话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诱发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欧美人由于习惯分餐制,所以该菌的感染率明显低于中国人。
02
甲肝、戊肝
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其病毒易在空气中传播,如果长期和这些人共用杯子、碗筷,病毒有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染到健康人身上。
03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6岁以下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因共用碗筷导致病毒交叉感染,所以在幼儿园时应尽量专碗专用。
在家吃饭时要注意此次新冠肺炎虽以呼吸道传染为主,但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即然存在,就依然必须强调分开就餐,每人一份,保持距离。确诊病人、正在隔离观察的人单独进餐是无疑的,对于健康人群的防控来说,也不能失去警惕性。建议家庭一起用餐是要培养使用公筷的习惯。
01固定餐具每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
02践行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
03公筷公勺不能分餐,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盛食物。
04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一定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严格禁止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公用餐具等做法。
餐馆就餐时要注意1.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2.使用餐馆的餐具,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
关于分餐、公筷公勺的使用,以往说的多、做的少。但是,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大声疾呼,更要付诸行动,不能再说说而已。
专家名片Expert
孙水林二附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
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肝、丙肝的抗病毒治疗,以及各种疑难感染性疾病的诊治门诊:周一周三周五全天
吴利东二附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擅长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技术;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技术;超声在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心肺复苏术后的支持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救治;容量复苏治疗等
注:坐诊时间仅供参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