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责妙手仁心中山胰腺肿瘤MDT简讯

文章来源:重症胰腺炎   发布时间:2021-10-16 17:01:46   点击数:
 

年03月10日12:15-13:30,医院胰腺肿瘤MDT团队(包括胰腺外科、肿瘤内科、肝外科、放疗科、介入科、病理科、内镜中心、放射科、核医学科等学科共同参与)在15号楼3楼的多功能厅开展了第期MDT研讨会。现选择本次MDT门诊中3例进行报道。

病例1

患者男性,74岁,因“腹泻伴上腹部不适半年余”就诊。患者自诉.7起出现消化不良,解稀便,无油脂或泡沫,一日约2次。.9.23医院就诊,查CT显示:胰腺弥漫性密度改变伴胰管扩张,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考虑“慢性胰腺炎”,予助消化治疗,症状未缓解。.10.10患者医院进一步查MRI示:胰腺异常信号伴胰管不均匀扩张,诊疗方案同前,腹泻仍未缓解。患者后出现脂肪泻,伴上腹部饱胀,右腰背部放射痛;同时合并行走无力。.2.6患者于外院就诊,行增强MRI示:胰头-钩突区结节伴胰管扩张,胰腺癌可能性大,炎性不能完全除外,予以“得每通、麦滋林、替普瑞酮”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疼痛消失,腹胀缓解,大便正常。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于.2.9查PET/CT示:胃MT术后,考虑为胰头MT、胰腺体尾部炎症可能,胰管扩张。查CA19-.3U/ml↑,CA.17U/ml↑,IgG42.g/L↑。胰腺增强CT示:胰腺整体增粗增大,强化不均,MT可能,胰管及肝内外胆管扩张。.2.20我院进一步行EUS-FNA对胰体部病灶穿刺,病理示:穿刺组织量极少,目前穿刺组织炎症性病变可能,结合临床。病程中,患者精神可,胃纳可,睡眠正常,小便正常,半年内体重下降5kg。我院MDT团队专家就该患者的疾病诊断及后续治疗方案展开讨论。

核医学科周俊主任表示:患者于我院.2.9行PET/CT提示胰头软组织占位,伴糖代谢异常增高,大小约为35.2×19.2mm,最大SUV值约为6.8,应为胰头MT可能;同时患者胰腺体尾部可见增粗,伴糖代谢增高,早期相和1.5h延迟相最大SUV值分别约为4.6和6.5,胰管扩张,胰腺体尾部炎症可能性大。

影像科姚秀忠教授阅本院影像学资料后认为:结合我院CT和外院MRI影像,患者胰腺整体增粗增大,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强化不均,胰管整体明显扩张,考虑为主胰管型IPMN,但患者胰头处可见一低密度信号影,压迫门脉,肝内外胆管扩张,主胰管IPMN恶变为胰腺MT可能性大。患者胰尾部信号影同意核医学科周俊主任意见,考虑胰体尾部炎症,但尚不能排除胰腺多发MT。

病理科纪元教授认为:患者.2.20于我院超声胃镜引导下行胰体部细针穿刺,穿刺出少量血性组织条送病理及液基细胞学检查。镜下为黏膜慢性炎伴局灶腺体增生。深切片中少许纤维组织,个别腺体成分无异型,目前肿瘤依据不足。但结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胰头肿瘤仍不能排除恶性可能,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

胰腺外科楼文晖教授认为:结合患者影像学资料,考虑为胰头IPMN恶变伴胰体尾弥漫性胰腺炎可能。目前已有的病理结果由于穿刺量较少,证据不充分。从影像学看,胰头肿瘤侵犯门脉,考虑局部进展期,是否考虑再次穿刺胰头病灶进一步明确病理,以便后续化疗。

内镜中心张轶群教授建议:考虑慢性胰腺炎影响十二指肠解剖,超声内镜下穿刺胰头病灶较困难。考虑主胰管型IPMN恶变,可尝试内镜下行Spy-glass观察胰管,可能取得更多病理组织明确诊断。

经过讨论后专家一致认为:患者诊断为胰头IPMN恶变伴胰体尾弥漫性胰腺炎可能。建议内镜下Spy-glass获取病理;进行全身化疗。

病例2

患者男性,64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2月余”就诊。患者.11起出现消化不良、皮肤瘙痒等症状,医院住院治疗,症状有所缓解。.1.17患者医院,查血清淀粉酶升高,拟“急性胰腺炎”入院治疗5天,腹痛无缓解。2周后再次就诊外院,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胰腺癌”,医院住院治疗。.2.17日出现黄疸,5日后加重,遂于我院就诊。.2.22本院行CT:胰腺肿胀伴钩突部及体尾部占位,双侧肾上腺占位,胆总管胰腺段以远端管壁增厚伴上方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查血:CA19-.0U/mL↑,CA.3U/mL↑,AFP、CEA及CA(-);Tbil.0μmol/L,Dbil.3μmol/L。遂行ERBD减黄,同时EUS示胰腺体部及钩突部偏低回声改变,内部回声欠均匀;钩突部截面大小23×17mm,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累及胆总管下段,胆总管管壁轻度增厚,管腔内可见高回声支架影;同时穿刺取病理提示为低分化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考虑为转移性肿瘤。现患者黄疸缓解,腹痛减轻,.2.26复查血Tbil.3μmol/L,Dbil94.4μmol/L。病程中患者精神欠佳,二便尚可,睡眠尚可。我院MDT团队专家就该患者疾病诊断以及后续治疗方案展开讨论。

病理科纪元教授认为:根据我院.2.25内镜下穿刺胰腺病理,切片见较多小灶挤压变性的小细胞团,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病例不能排除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建议结合临床综合考虑。

核医学科周俊主任阅本院PET后认为:.3.5本院PET/MR及68Ga-DOTATATEPET/CT图像均提示为前上纵隔神经内分泌癌伴多发(纵隔、胰头周围和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左侧顶叶、右肺下叶及左侧肾上腺转移,胰腺多发转移可能,上述病灶不同程度SSTR表达,提示肿瘤异质性明显。患者全身多发肿瘤,根据PET影像学资料,考虑主病灶在上纵隔,同时应当注意到,颅脑部图像示左顶叶见糖代谢异常增高的稍高密度灶,大小约为10.9×9.5mm,最大SUV值约为5.6,该处考虑为颅脑转移灶。

胰腺外科楼文晖教授认为:该患者纵隔神经内分泌癌全身多发转移,胰腺为多发转移灶之一,考虑诊断为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外科认为患者无手术指征,应先行化疗。此外,患者有颅内占位,考虑转移可能,是否需联合放疗。

肿瘤内科周宇红教授认为:考虑到患者全身多发转移,缺乏手术指征,建议进行EP方案全身化疗。同时,由于化疗药物的血脑屏障透过率低,难以作用于颅内的肿瘤细胞,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对放疗敏感,可考虑进行局部放疗。

放射科吴莉莉教授认为:神经内分泌肿瘤虽然可考虑预防性颅内放疗,但一般会作为出现颅内症状后的对症治疗。该患者目前颅内病灶性质尚不明确,建议化疗过程中评估颅内病灶变化,如出现进展或神经系统症状后再行放疗。

经过讨论后专家一致认为:患者诊断为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建议EP方案化疗;如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建议颅内病灶放疗。

病例3

患者男性,64岁,因“体检发现腹膜后肿物2月”就诊。患者2月前体检B超发现腹膜后肿瘤,MRI提示肿瘤大小5cm,囊性,位于右侧腹膜后,上极位于胰头十二指肠后。同日发现血压/mmHg,3日后复查血压/mmHg。外院嘱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现血压降至/85mmHg。患者为寻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求诊。.3.8我院查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68.9pg/ml,皮质醇.0nmol/l。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可,两便可,一年内体重下降2.5kg。我院MDT团队专家就该患者疾病诊断以及后续治疗方案展开讨论。

影像科姚秀忠教授阅外院.2.4MRI表示:患者后腹膜囊性占位,T2加权呈均一的高信号,结合患者异常血压水平,确实应考虑副神经节瘤。但副神经节瘤一般为边缘清楚,有明显包膜的混合信号肿块,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常呈中等至明显强化,中心部分常有囊变、出血,故常表现为具有混杂信号的肿物。该患者影像学表现呈纯囊性改变,不能排除腹膜后囊性肿瘤可能。

胰腺外科吴文川教授认为:根据已有影像学资料,怀疑副节瘤可能,但目前单药血压控制尚可,请教各位专家如何进一步检查协助明确诊断。

胰腺外科楼文晖教授认为:副神经节瘤可多发,患者目前未行全身检查,尚不能排除转移源性肿瘤伴囊变可能。建议行68GaDOTATATE/18F-FDGPET/CT对于肿瘤进行定位和定性。如果仅有局部病灶,则建议手术切除;如果存在全身多发转移,则需根据具体情况探讨下一步治疗方案。

内分泌科李晓牧教授建议:完善儿茶酚胺类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及间羟甲肾上腺素)检测。如考虑后续手术治疗,建议术前α受体阻滞剂准备,使心率稳定在80bpm以下,以免术中血压、心率出现较大波动。

经过讨论后专家一致认为:患者诊断为后腹膜肿瘤。建议完善儿茶酚胺类激素及68GaDOTATATE/18F-FDGPET/CT协助诊断。

经过1个半小时激烈讨论,第期MDT研讨会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结束了,感谢与会的诸位教授与护理部的各位同仁,以及患者们的支持。医院胰腺团队将不断努力,优化方案与思路,引进新技术,秉承患者利益至上的原则不断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专业的诊治方案。

中山胰腺肿瘤MDT专家门诊预约攻略

01.

中山胰腺肿瘤MDT专家门诊安排

02.

门诊预约攻略

①手机预约:微医APP、医院APP

②现场预约:

西院区门诊:1楼便民服务中心、8楼2区

东院区门诊:1楼便民服务中心;

③自助机自助预约:

门诊大厅自助机、各诊区挂壁机

放号时间为上午10:00

①高级专家门诊:当日(第0天)-第15天

②专家门诊:当日(第0天)-第21天

凭病人二代身份证或护照预约,准确填写手机号码,以便预约成功后发送短信和及时通知专家停诊信息等。

若当日无法就诊,请最晚提前二个工作日通过原预约途径(网络、自助机、现场、手机APP等)取消预约。

THEEND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中山胰腺肿瘤中心”或扫描最下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