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喜欢侧身睡,有的人喜欢仰着睡,也有的人喜欢趴着睡,到底哪种睡姿更好呢?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趴着睡的好处,医学专业名称叫做:俯卧位通气。
ICU一区收治了一名年仅31岁的女性患者,在家里反复咳嗽了1个月,自行口服药物未见好转,医院诊断为重症肺炎,经治疗1周仍未见好转,反而病情逐渐加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经人介绍,慕名转到我院ICU一区住院治疗。患者家属(丈夫)曾留着眼泪,跟接诊的医生说:“我们有五个小孩,最小的还在喝奶,医生一定要救救她啊,孩子们不能没有妈妈啊”。经过ICU一区专家团队近一周的治疗,尤其是“趴着睡”(俯卧位通气)的特殊处理,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即将转出ICU回到普通病房治疗。
俯卧位通气的体位状态俯卧位通气治疗肺炎的原理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可实现肺内分流的改变,有效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减少死腔。俯卧位机械通气促进肺复张、改善了患者的肺不均一性分布,进而改善氧合和痰液引流、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减少了患者因氧合功能障碍导致的继发性器官功能障碍和病死率。在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诊治中,俯卧位通气首次被写入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作为挽救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工作。
俯卧位通气的优势:俯卧位通气改善通气血流比例(V/Q)失。ARDS患者肺部病变不均一,重力依赖区损伤较重。受重力影响,仰卧位时背部肺组织血流灌注丰富,同时从前胸向后背存在的胸腔压力梯度致使背侧肺泡闭陷导致通气不足,背侧组织存在肺内分流,相对的胸侧形成无效腔通气。俯卧位时胸腔压力梯度减少,肺部压力趋向一致,背侧肺泡重新开放,炎性渗出向腹侧移动并重新分布,背侧萎陷肺泡复张,肺容量增加,全肺通气情况好转。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示意图由于大部分ALI/ARDS患者可能会使用镇静剂和机械通气,为这些全身带着复杂的监护、支持设备和各种导管的患者进行翻转为俯卧位的操作时,容易发生气管插管脱出、动静脉管道和各种引流管的压迫、扭曲、移位、脱出等。俯卧位通气技术是一项风险高、难度大的治疗技术。近段时间以来,ICU一区通过该技术,成功治疗好转数位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ICU一区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翻身、做治疗重症医学科一区科室简介
重症医学科一区专家简介
许承琼主任医师副院长,兼重症医学科主任;专长:呼吸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治、支气管镜诊断治疗学、重症医学,呼吸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治等。尤其对重症医学、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肺功能检查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应用支气管镜在重症监护病房为重症病人吸痰、气管插管使危重病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应用呼吸机抢救危重病人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曾红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在呼吸内科领域,尤其是在肺部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肺部肿瘤、睡眠呼吸疾病的诊治以及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呼吸支持技术方面有较深造诣。能洞察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曾德福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一区副主任;长期从事急危重症、急诊科等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尤其擅长于各种急危重病症、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对院前急救、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机械通气等抢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急救技术水平。
熊泽忠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一区副主任,医学硕士。擅长危急重症抢救,能熟练进行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微创)、纤维支气管镜检及治疗等操作,熟练进行血流动力学(PiCCO2)监测、人工肝、CRRT等技术。在脓毒症休克、颅内感染、重症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肝炎、急性肾衰竭等救治有较高造诣。
文/熊泽忠
图/ICU一区
编辑/周期
审核/张莹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