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由广州艾力彼原创
新冠肺炎从1月中开始席卷全国,国家投入大量的医护人员和卫生资源到这场疫情战役中,医院在疫情期间一方面要抽掉大量资源对抗疫情,另一方面正常的医疗业务处于停摆状态,业务量和收入都受到较大的影响。但疫情终究要过去,待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医院需要重新回到正常的业务轨道。在疫情末期,医院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尽快恢复生产,医院业务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本文中,医院通过科室业务分级分类、病人分级分类、利用“去时空医疗”减少人流等方式尽快恢复生产。近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报道显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新增的确诊病例总数逐步下降,全国除湖北以外其他省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从最高峰2月3日的例下降到2月20日的例以内,新增病例零报告的省份逐渐增多,疫情形势出现了积极向好的趋势。在疫情末期,医院应该如何尽快恢复生产,恢复正常运营?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做好“平战结合”促发展的工作,医院有所帮助。医院在未来短期内还需要继续投入防疫工作,本文的讨论对象为全国除湖医院。
一、门诊量、住院量断崖式下跌,医院面临困境在此次疫情中,医院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减少人员流动,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医院关闭部分甚至全部的门诊科室,减少收治住院患者,并将手术推迟延后。据艾力彼观察,医院的门诊量、住院量在疫情期间遭遇断崖式的下跌,收入急剧下滑,对医院而言,这在经济层面无疑形成一种巨大压力,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的需求迫在眉睫。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如下图所示),截至年12月31日,医院39家,医院家,医院家。其中,医院家,医院家。换言之,全国除湖北以外其他省份,医院家,医院家。而实际上,医院并非医院。以广东为例,广东在全省21个城市部署的医院共有30家。若进一步用分层的视角来分析,省会城市、医院较多,加上交通更为便利,人流、车流、物流来往密集,民众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更高,因此也收治了大部分的病人。相对而言,省会城市、医院防疫压力较大,而地级城市面临的防疫压力则少了许多。不少地级城医院作为医院,医院则主要负责排查收治患者中是否存在新冠肺炎患者。相比之下,医院由于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的局限性,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就极少了。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低风险地区,要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随着疫情拐点的到来,医院应该如何尽快进行调整?尤其是医院、医院,本身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几率较低,那么在疫情末期,应该如何尽快恢复生产?下文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二、为尽快恢复生产,医院可以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一)科室业务分级分类根据艾力彼观察,医院的业务可以按照两个维度分为四类,一个维度是业务紧急性,分为择期医疗和紧急医疗,另一个维度是业务辐射半径,分为长半径和短半径。针对业务的不同分类,医院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逐步恢复生产。1)首先,最需要及时处理的是第三象限的业务,也就是短半径的紧急医疗。这类医疗主要是涉及急性心脏病、急性脑梗、外伤骨折、分娩等,病人需要就近治疗且情况紧急的业务。在疫情期间这些业务也是需要开展的,在开展诊疗的诸多环节中,医院可以尽量多采用非接触的方式。2)其次考虑处理的是第四象限的业务,也就是长半径的紧急医疗。这类的业务涉及急性的疑难病例,譬如急性肿瘤出血、急性心肌炎、急性重症胰腺炎等。出现这些病例的患者如果是在基层,由于疫情期间地区交通实行管制,医院不是很方便,医院可以采用远程会诊的方式,医院医院进行初步的诊疗和控制,等交医院救治。3)再次考虑应对的是第二象限的业务,也就是短半径的择期医疗业务。譬如老年人的慢性病、社区里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还有孕妇常规的产检等,医院可以更多采用网上问诊的方式来解决。针对老年病的随诊和处方开药可以采取线上的方式实现,而针对孕妇,也可以根据孕期考虑适当降低产检的频次,以避免病人来院就医面对交叉感染的风险。4)医院考虑最后解决的可能是第一象限的业务,也就是长半径的择期医疗。这类业务通常涉及不太紧急的疑难病症,例如肿瘤、复杂性瘤体、帕金森病等等。这类业务可以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来部分解决。对于医院就医的,医院可以设立院前服务中心进行病患沟通,先让病人在当地进行一些基本的检查,将检医院;医院,也尽量采用先安排日间检查,拿到结果后再住院的方式,这样能尽量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一旦收治入院可以马上安排救治或手术。(二)病人分级分类:同样,医院的病人进行了四种分类。一方面是从病人就医的紧急性考虑,分为择期救治和紧急救治,另一方面从病人的严重程度考虑,分为重症和非重症。针对不同类型的病人,医院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1)首先,最需要处理的是第三象限的病人,也就是重症且需紧急救治的病人。这类病人是需要马上送入ICU救护的。但在疫情期间,医院(医院)都已经抽调大部分ICU的医护人员到抗疫的前线,所以常规ICU病区的医护人员是非常不足的。面对这种情况,医院可以快速地在内部对非ICU医护人员进行重症医学的培养,考虑并建立非ICU科室人员转岗ICU的机制,尽快补充ICU的人手。2)其次,对于第四象限的病人,即非重症但需要紧急救治的病人,也是要尽快进行救治的。这类病人跟业务矩阵中第三个象限的业务相关,例如病人出现骨折、急性阑尾炎、食物中毒等情况。医院还是要及时收治这类病人,并尽量考虑施行日间手术的可能性,如果需要住院的,也要做好严格的防疫措施,尽可能采用非接触的方式来进行诊疗。3)接着考虑处理的是第二象限的病人,也就是重症但可择期救治的病人,譬如肿瘤病人或者患有严重长期疾病的病人。如果没办法马上收治的,医院可以采用网络会诊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医院进行适当救治,等疫情缓解后再安排病人转院治疗。4)可以最后处理的是在第一象限的病人,也就是非重症并可择期救治的病人。医院有相当大一部分的病人是属于非重症可以择期救治的。这部分病人主要患的是轻症、慢性病或常见病,实际上这部分病人医院就可以解决。疫情期间这部分病人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随访、问诊和开药,医院依然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来处理这部分病人,医院的人流。(三)以“去时空医疗”为工具,最大化减少人流“艾力彼观察”日前也发布过关于“去时空医疗”构思与实践的文章,当前医院与平台已实现了预约挂号、网上支付、网上查看检查检验报告等功能,部分互联网平台也实现了康复、慢性病患者的随诊服务,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及完善现有的功能、最大化减少人流?首先,提高预约率。医院应引导患者线上预约挂号,医院的逗留时间。而对于部分中老年病人不善于线上预约挂号的情况,医院可考虑“一号两机”,实现一个预约号对应两个手机号的功能,病人的子女用自己的手机先进行预约挂号并报备父母的手机号码,这样中老年病人用自己医院取号。其次,加强诊疗流程的在线化。网上支付、网上查看检查检验报告等功能目前都比较成熟,医院要尽量引导患者通过在线操作完成就诊流程。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康复病人、慢性病人的随诊,医院要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平台和工具,让病人线上问诊,医院的频率。最后,尽快利用院内物流的技术进行非接触的运输。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医院物流配送机器人,这类产品可以通过导航辅助系统往来于各个手术室和病房,专门负责医疗物资的运输工作。使用机器人运输医疗物资,可以降低感染病毒或交叉感染的风险。三、疫情过后,医院还需要思考什么?根据艾力彼的数据统计,医院里面大部分的病人其实是属于非重症可以择期救治的,医院,这类病人越多。目前疫情正在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相信疫情会很快过去,那么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安排恢复正常生产。医院存在较多的非重症可择期救治的病人,而这部分病人也是最后才恢复正常救治的,医院的收入是一个较大的冲击,医院的抗风险能力较低。医院应该认医院的影响,从现在开始痛定思痛,重医院的业务和病人结构,挖掘和发展特色专科,提升病例质量,提高诊疗水平,从结构上增加抗击突发事件风险的能力。医院管理研究中心陈廷熙郑会荣陈锡鸿年2月22日推荐阅读
医院竞争力大会举办时间延期至6-7月
补短板强弱项战疫情
判断拐点前,先看各省风险度
如果突发疫情,美国是如何应对的?
医院战“疫”(二):发挥技术优势,减少人员聚集或接触风险
卫生应急,你准备好了吗?
医院战“疫”:感染防控,信息技术能提供什么支持?
抗“疫”护理精兵如何练成
灾害脆弱性分析:我们如何善用
应对新冠肺炎,医管在线为您准备着......
庄一强:“危中有机”——“去时空医疗”的优势、不足与机会
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我们还能做什么?
庄一强:在疫情传播的冬天里,“去时空医疗”的春天还会远吗?
医院HIC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卫健委鼓励信息化抗“新冠”:云端疫情阻击战
汕头大学医学院年同等学力(广州班)招生简章
医院认证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州日报:大数据算法选出最强科室
医院定位,绩效管理,专科发展战略,医院流程再造,品牌管理,文化建设
实战型中高层管理理论+案例+技能训练
医院综合排名、医院专科排名
医院标准化管理
医院HIC管理
医院综合与专科量化咨询
医院投融资BHI评级
“艾力彼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