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ICU),一个离死亡最近,也离希望最近的地方。
这里,汇集了全院病情最危重的患者,死神终日在病房游荡,伺机夺走脆弱的生命。
这里,也有生命24小时的守护者,他们与死神竞速,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我热爱它,因为它能拯救生命。”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郭楠楠采访时说道,“我知道,我们能做的就是与死神争夺生命!不管结果如何,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们都绝不放弃。”
初见郭医生,爱笑的眼睛衬得她格外恬静柔美,但在这柔弱的外表下,谁又能看得出这是在ICU干练果敢,力挽狂澜抢救患者的医者呢?
承医者担当为生命守望凌晨时分,一位患者因呼吸衰竭入ICU,经过询问病史和查体,郭医生迅速判断出患者系脑干梗塞导致咳痰不能,痰液堵塞气道引发呼吸衰竭。该类疾病治疗要点在于立即建立人工气道,通畅引流痰液,同时进行抗感染、化痰及原发病治疗。
瞬间,ICU的医务人员都绷紧了神经,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
随着气管插管成功置入,吸出大量的黄粘痰,连接呼吸机,调整参数后心电监护上顽固不动的氧饱和度迅速从65%上升到了99%。“成功了!”小声地欢呼回荡在病房里,之前紧紧绷着的弦终于能放松了。再一看时间,整个过程仅仅用了不到2分钟,短短的两分钟他们把生命垂危的患者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有时,患者一个生命体征的微小波动,可能触发连锁反应,造成致命的影响。郭医生说:“死神随时都会拨动倒计时的秒表,重症监护医生则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从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机关,解除隐患。只要待在这里,每天24小时,每分每秒,医护人员都要睁大眼睛,严密观察,因为随时都要准备好和死神‘掰手腕’。当一度奄奄一息的患者平安出院,那一刻的欣喜和骄傲足以扫除所有的疲惫和焦虑。不管结果如何,哪怕只有一丝希望,都绝不会放弃……”
随时待命迎接挑战“1床是位89岁的老人,慢性呼吸衰竭加重。”
“3床是个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发病已经两周了,病情较重。”
“5床是个妇科手术大出血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6床是从外院转院过来,有弥漫性肺泡出血和呼吸衰竭,经过抗感染、抗炎治疗后,病情已有好转。”
……
ICU医生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因为他们守护的是生命最后一道防线。多年的职业生涯,她早已习惯每天随时待命,加入一场场艰难的生死搏斗之中。
时间对她来说,是最悄然流逝的东西。每天的手术,术前必须和病人家属充分沟通,每一个细节都要解释到位;如遇病人突发危急状态,她必须马上参与抢救,分秒必争;不止白天,有时晚上也会电话不断,通晚不能眠。
“累,我也是个普通人,不是钢铁战士,但不能让一个如花的生命在我手中消散,不能让他在我眼前消逝。”这是郭医生对这份职业的认识,也是大多数ICU医护人员感受。这里,是给予人生命希望的地方,很多危重的患者在这里历经磨难而得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每一个重新活过来的生命都写着满满的不容易。在这里,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坚持,我们ICU医护是一个庞大的团队,披上战袍,我们时刻准备迎接挑战。
用温暖守护温暖ICU并不冰冷防护门、呼吸机、监护仪、白大褂、病危通知书……在外人看来,ICU的世界冰冷又恐惧。而事实上,他们披着“冰冷”的外衣,却做着最圣洁、最温暖、最有力量的事。
不久前,收治了一名18岁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这属于ICU里最致命的重症之一。他的父母是抱着殊死一搏的心态来的。送到我们这里之前,这个年医院的ICU里抢救了一个星期,但病情仍然没有好转。当天晚上10点多,病人被送入ICU,临床体检及化验的结果让大家心里颇为发怵,除了心脏,其它多个脏器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衰竭。他的父母处在崩溃边缘,父亲双手颤抖着瘫坐在墙角,母亲双眼通红,看得出这对父母这些天的痛苦。
6天,郭医生和她的小团队一直坚守在患者身边,时刻监控患者各项生命指标,随时应对心衰、肺内感染等致命的险情。6天,她没有离开过病房,每天都会给患者鼓励,一百多个小时与死神竞速,他们终于将这条年轻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我永远无法忘记这位患者转出ICU时他的母亲给我那个深深的拥抱。”郭医生说,“很多时候,我们除了照顾患者生活外,还要成为他们战胜疾病的精神支柱,用耐心、爱心给他们更多鼓励,传递乐观的情绪,不要让患者一进到ICU病房,就感觉到已经有一只脚踏进了地狱之门。”
很多重症患者都没法说话,这就更需要医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