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复工复产、交通运输的逐步恢复,外出复工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者增多,但外出防护千万不能大意!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被病毒盯上。
男子感染传播源成谜28日,在重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江北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周海龙通报了一个公交车传播案例,提醒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注意防范。
周海龙介绍,年2月5日晚11点,江北区疾控中心接到辖区一个医疗机构报告,称该院收治了一个患者,患者通过检测在粪便发现了感染新冠肺炎,随即,疾控中心展开了调查。
该患者是一名65岁的男性,他于1月23日出现流涕、乏力等症状,自己在家服药效果不佳,于1月30医院就诊。就诊时医疗机构根据该男子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和CT初步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医院采集了三次标本检测均为阴性。2月4日,医院邀请了上级医疗机构专家会诊,会诊后再次采集标本,这次采集标本增加了血液和粪便,2月5日通过粪便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为阳性。
周海龙称,调查最开始就陷入一片迷雾,因为该男子的活动很简单,他发病前14天基本上无任何外出,除了每天早上8点钟出门乘公交车去健身,中午12点过就回家外,其余时间不再出门。如此简单的活动史,该男子究竟是怎么感染上的?
后来,经过进一步调查,男子除了健身打球之外,还有过一次朋友聚会。不过对这些人进行检测,发现这些人检测结果全是阴性。这让所有人再次陷入迷茫,这意味着可能有一个隐型的感染者在不断排出病毒,必须找出这个隐型的“排毒者”。
传播源原来是这个!随着调查的深入,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发现,有一天早上该男子出门健身时乘坐公交车,恰巧辖区后来被确诊的另一名患者也在这个时间段乘坐公交车去看病,而这两个人乘坐的公交线路有一段重合。因为两人都是老年人,通过查询老年卡刷卡记录发现,这两个人是在1月19日早上8点47分,前后相差16秒,上了同一辆公交车。
后来,通过公交部门提供两人的乘车监控视频发现,该男子坐在后来被确诊患者的斜后方,并没有戴口罩,后来被确诊的那名患者虽然戴了口罩,但中途将口罩取了下来,而且车窗都是关闭的。这样就完全符合了密切接触者的定义,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公交传播的案例。
公交防护要牢记在返程和上下班途中,
如何科学防护成了重中之重,
为了您的安全出行,
这份公交防疫指南请收好!
01正确佩戴口罩手套乘坐公交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行程结束时及时弃用。有条件的可选择佩戴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可重复使用,其他重复使用手套注意清洗消毒,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常规清洗。
02做好手卫生在行程中应加强手卫生,行程结束后需做手卫生。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
03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乘坐公交有条件时,相互之间尽量保持一定距离。
04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听从公交工作人员安排,做好个人防护。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时,听从工作人员指令,及时自我隔离,听从安排进行排查检测,不可私自离开。
其实不仅是公交车,像地铁也是一样的,大家在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时一定要注意防护,途中千万不能抱着侥幸心理摘下口罩喔!
专家名片Expert
龚园其二附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南昌大学二附院援鄂国家医疗队队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集束化治疗、重症创伤、脓毒血症(Sepsis)、各类型休克、重症感染、以及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等救治。
许建宁二附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江西对口支援随州医疗队队员:擅长各种急、危重病抢救与综合救治,尤其是急性中毒、各种类型休克、各种类型感染与抗感染治疗、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纠正、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MODS/MOF)预防与治疗。
注:坐诊时间仅供参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