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急诊常见病,为什么医生经常不按指南治

文章来源:重症胰腺炎   发布时间:2022-5-27 15:21:40   点击数: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m.39.net/pf/a_4572199.html

本文作者:自如

设想一个场景,当你要对某种疾病作出诊疗决策时,却发现指南、实践、最新研究分别持有不同观点,你会如何选择?

最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一篇关于胰腺炎的最新研究,又将临床医生拉入对这个话题的讨论。

延迟引流VS.早期引流:医生们争论了好多年

NEJM上这篇最新研究,讨论的是感染性胰腺炎坏死(infectedpancreaticnecrosis,IPN)的手术干预时机。

感染性胰腺炎坏死(IPN)是急性胰腺炎后的严重并发症,约1/3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出现继发感染,病死率达30%,是造成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年,荷兰胰腺炎工作组报道的PANTER研究结果确立了「进阶手术」(Step-up)在IPN治疗策略中的地位。[2]

所谓「Step-up」,指的是在IPN的治疗过程中首先置管引流,对引流效果不佳的患者再依次进行视频辅助清创和开腹手术。

目前,「Step-up」方式也被认为是IPN的首选干预策略。[3]

在「Step-up」中,置管引流作为初始干预步骤,至关重要。但是,置管引流的时机却仍在探索,一直没能形成广泛共识。

传统观点认为,导管引流的时机常常是等待坏死区域形成包裹后,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开腹手术的并发症。然而,现在的许多手术在微创下进行,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早期行内镜下引流同样安全。[4]

在年一项研究对国际范围内名胰腺学家进行了意见收集,45%的人建议,在诊断出感染性胰腺炎坏死(IPN)后立即进行导管引流。[5]

此外,美国胃肠病学协会年临床实践指南更新指出,如果担心感染,即使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也应强烈考虑导管引流。[6]

延迟引流VS.早期引流,到底哪种观点更可靠?中国指南又怎么说?

一片争议中,年7月,中华外科杂志发表了《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新指南支持了传统观点——感染性胰腺炎坏死(IPN)的手术干预时机为急性胰腺炎发病4周后。

不过,指南也表示,目前的证据均来自开腹手术实践,在微创日益普及的现在,手术时机是否需要调整,还需要更多研究。

图源:中华外科杂志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