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邦江
上海中医院急诊科主任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急症分会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急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急诊ICU质控中心中西医结合质控组组长
安宫牛黄丸,出自吴鞠通所著之《温病条辨》,其曰:“芳香化秽而利诸窍,咸寒保肾水而安心体,苦寒通火腑而泻心用之名方。”“兼治飞尸卒厥,五痫中恶,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安宫牛黄丸与紫雪丹、至宝丹一起,合称为“中医温病凉开三宝”,而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豁痰、开窍醒神,为“凉开三宝”之首。该方由牛黄、犀角、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等组成。方中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开窍,犀角清心、凉血解毒,麝香开窍醒神,三味共为君药;黄连、黄芩、栀子清三焦火热;雄黄豁痰,共为臣药;郁金、冰片芳香去秽、通窍开闭,以内透包络,朱砂、珍珠、金箔镇心安神,蜂蜜和胃调中,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功。临证主治热邪内陷引起的高热不退、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浊痰壅盛、小儿惊风诸症。方邦江教授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宫为宫殿、宫城,君王居住的场所;心包犹如君主之宫城,代君受邪;安宫牛黄丸善清内陷心包之邪热,使心不受邪扰,而能安居其位;且该方又以牛黄为主药,故名“安宫牛黄丸”。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此外,还有脑保护及复苏、抗惊厥、抗炎消肿、抗病毒、保肝作用,因而亦可用于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脓毒症、肝昏迷者。
脑梗死方邦江教授认为安宫牛黄丸既能芳香开窍、清热解毒,又能化痰镇惊,配合西医治疗重型脑血管意外可取得较好疗效,是提高成活率、减少并发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姜某,男,69岁,因“突然昏迷、右侧肢体偏瘫2小时”入院。
神昏,右侧半身不遂,喉中痰鸣,呕吐暗红色涎沫1次,舌暗红,苔黄,脉弦。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3年前曾患脑梗死,经治基本痊愈。体格检查:T36.8OC,P83次/分,R20次/分,BP/mmHg。神志浅昏迷,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右侧鼻唇沟变浅,舌不能伸出。查体:颈软,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右侧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稍高,左侧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巴氏征阳性。头颅磁共振(MRI)诊断为双颞叶、左顶叶梗死。
中医诊断:中风(中脏腑)。
西医诊断:脑梗死;高血压3级(极高危)
治法:西医予吸氧、活血、清除自由基、营养脑细胞、控制血压等治疗。
中医四诊合参,治宜清热开窍、涤痰息风。重用安宫牛黄丸,每次1粒,每日3次,溶化灌服,连服3日。第4日患者神志清醒,基本能对答,肌力恢复至4级。安宫牛黄丸减至每日1粒,继服3日。以后中药内服,调理3周,临床治愈出院。半年后随访,血压正常,坚持日常家务劳动。
脑出血候某,男,68岁。
头痛、头晕、血压升高10余年,长期服降压药物。今晨起突发昏仆,意识不清,口眼?斜,右侧肢体瘫痪,面红身热,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喉间痰鸣,时有抽搐,脉弦滑,肺部可闻及痰鸣音。证属中风中脏腑。治当清肝息风、辛凉开窍,以天麻钩藤饮化安宫牛黄丸1粒,鼻饲,并加用脱水、降压、保护脑细胞等西药。后患者神志略清醒,舌强语謇,继服安宫牛黄丸,每次1粒,每日3次。1周后,患者意识较前清晰,语言较为流利,部分肢体功能恢复。继服天麻钩藤饮,并配合针灸康复治疗。
方邦江教授认为安宫牛黄丸治疗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在病机方面都突出“痰热”二字,往往能取得较好效果。但方教授指出安宫牛黄丸治疗应注意以下几个误区:一是从中医角度而言,中风有多种表现,如果中风发生时,出现突然意识障碍、偏瘫,同时伴有烦躁不安、面红身热、口臭、大便秘结、舌苔黄腻等邪热内闭之象,此时宜用安宫牛黄丸。而属中风之脱证,即症见汗多肢冷、小便失禁,此时救治需大补元气、回阳救逆之品,如人参等,若此时用与之相反作用的安宫牛黄丸则适得其反,不但没有起效反而加重病情。安宫牛黄丸虽对中风急性期有治疗作用,但由于药性寒凉,故要注意辨证使用,尤其要慎用于素体脾胃虚寒者。痰热神昏的患者可以服用,但对于痰热不明显或脾胃虚寒的患者却不适合,用之反而会加重病情。同是昏迷的两名中风患者,一名可能要用清热化痰、醒神开窍的中药,而另一名则须采用温化痰湿、醒神开窍的中药。二是中风急性期后,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斜),此时应尽早进入康复治疗。在康复期,中风患者可以进行各种康复训练和治疗,包括中医药治疗以及按摩、针灸等。此时,再服安宫牛黄丸不但无效,体质差的还会出现眩晕、腹泻等症状。因此,安宫牛黄丸不可久服或过服,即神志清醒后当停用,中病即止。三是安宫牛黄丸方中含朱砂、雄黄,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更应慎用。安宫牛黄丸原方中用的是犀牛角,因犀牛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现在多用水牛角代替。预防中风更重要的是治疗原发病,如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进行积极治疗。
[病案三]脑复苏汤某,女,因外院手术中突发心脏停搏,经心肺复苏后心搏恢复,但意识丧失,深度昏迷,医院急诊。
医院急诊科时,患者已持续昏迷10天。神昏、高热、气促、咳黄痰、呼吸机辅助呼吸。必须争分夺秒进行促醒治疗,否则很可能进入植物人状态。患者辨证属“痰热蒙窍”,故用传统中药安宫牛黄丸,并配合西医促醒、高压氧等措施,持续治疗3天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可以睁眼,并有不自主的肢体活动。1周后,患者渐渐恢复正常体征,并可行走和进食。
现代研究表明,安宫牛黄丸中朱砂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起镇静和催眠作用,外用能抑杀皮肤细菌及寄生虫;雄黄含三硫化二砷,能抑制疏基酶以影响细胞代谢,从而抑制生长迅速的细胞;冰片含右旋龙脑,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麝香含各种甾醇,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强心利尿、促进腺体分泌的作用;珍珠粉含碳酸钙及多种氨基酸,与牛黄合用具有抗感染的功效;黄连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亦具有抗感染的功效;黄芩含类黄酮成分可显著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故安宫牛黄丸具有抗炎、抑制细胞代谢、抗感染等复合作用。目前,我国昏迷患者的综合措施包括:
首先,预防各种并发症是长期昏迷患者苏醒的基本条件,尤其要注意防治肺部感染、营养不良、高热和癫痫的发生。
其次,应用促醒药物,以解除颅底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促醒药物主要为:精神兴奋剂,如甲氯芬脂。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纳洛酮。清除脑自由基类药物,如依达拉奉。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通。
最后,积极治疗脑积水。安宫牛黄丸恰有此功能,因而可积极运用。本例患者早期使用安宫牛黄丸,切中病机,再辅之以高压氧,故而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病毒性脑炎赵某,42岁。高热、抽搐、昏迷3天。
患者3天前感冒后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神经系统检查:病理征阳性。血常规:WBC8.2*/L,N65%。脑脊液检查:压力高,外观清亮,静置24小时后无菌膜生长,细胞计数为*/L,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略高,糖正常,氯化物正常。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西医予抗感染、降颅内压、控制惊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吸氧、吸痰、保留胃管等治疗,仍时有高热、意识模糊。中医予安宫牛黄丸鼻饲,每日3丸,分2次鼻饲管注入。24小时热退,吞咽反射出现,神志转清。36小时抽搐停止。1周后病情基本控制,后调理半月出院。
天然牛黄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有直接的杀灭作用,安宫牛黄丸抗多种病毒感染的作用可能与牛黄的抗病毒机制有关。多年来,安宫牛黄丸广泛用于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致高热神昏的疾病。安宫牛黄丸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发热期,提高越期率,促进肝、肾和血液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肺性脑病患者,男,92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20余年,加重伴意识障碍3天”由急诊收入院。
患者既往有吸烟史60余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20余年。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咳黄痰,无胸痛、心悸夜间不能平卧,喘憋,出汗,大便3日未解,遂收住入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8.8℃,血压/80mmHg,脉搏次/分,呼吸26次/分;球结膜水肿,双侧瞳孔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胸廓桶状,双肺呼吸音粗,两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双肺少量痰鸣音;可闻及干鸣音,心界叩诊向左扩大,心率次/分,双下肢水肿;舌暗红,苔黄燥,脉滑数。
入院后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Ⅱ型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a级;高血压3级,极高危。
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7.15,PaCOmmHg,PaOmmHg,SaO%,BE10.2mmol/L,HCO3-36mmol/L。后经抗感染、解痉、化痰、平喘、强心、扩冠、利尿等治疗,仍呼吸困难、喉间痰鸣、意识淡漠。建议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但家属坚决拒绝,要求药物治疗。后予可拉明、洛贝林静脉滴注兴奋呼吸中枢。患者3日未解大便、神昏、痰鸣、舌红、苔黄等热象明显,辨证属肺胀之痰热蒙窍证,遂嘱其自服安宫牛黄丸1粒以清热开窍。3小时后患者偶有意识清醒。
复查血气分析:pH7.26,PaCOmmHg,PaOmmHg,SaO%。查体:/90mmHg,心率80-90次/分。考虑服用安宫牛黄丸有效,嘱其再服1粒。1天后患者意识逐渐转清,继予安宫牛黄丸,每日3次,每次1粒。后排大便1次,继续施以抗感染、改善通气、排痰、通便等措施。后PaCO2逐渐降至57mmHg,意识一直清楚,未再反复,2周后转出院。
肺性脑病多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呼吸衰竭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精神障碍及神经系统症状的综合征,多来势凶险,预后不良。西医对其治疗以无创或有创呼吸机为主,患者多不能耐受。中医治疗使用安宫牛黄丸配合呼吸兴奋剂等,多能起到较好效果。方邦江教授认为,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而主治节;心主血,主神志,心肺同居上焦,在气血及精神活动方面相互为用。该患者用系肺病及心,痰蒙神窍,而出现精神症状,故可予开窍醒神的安宫牛黄丸。肺性脑病之昏迷为久病咳喘,痰瘀阻肺,阻遏清阳,蒙蔽心脑而发,多属实证、热证。安宫牛黄丸能减轻家兔实验性脑水肿的脑组织含水量;牛黄、麝香能兴奋呼吸中枢,增强中枢耐缺氧能力。本患者高龄,病势凶险,抢救过程中除配合使用安宫牛黄丸清热醒脑开窍外,还注意通气、通大便等方法,使邪有所出,肺气得复,患者转危为安。
脓毒症胡某,女,89岁。发热3天伴咳嗽。
患者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自服药物后不见缓解。今上午咳嗽加剧,自测体温38.5,遂来院急诊。刻下:发热、咳嗽气急,痰白、量多、质黏稠,舌质暗红,苔薄白而干,脉细数。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查体:体温38.2OC,脉搏92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80mmHg。神清,心率92次/WV,房颤,杂音未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压迹(-);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WBC8.4*/L,N76.7%,CRP62.3mg/L。胸片示:左下肺斑片状影,左下肺炎。入院后予以拉氧头孢、莫西沙星控制感染,喘定、兰苏、琥珀氢考祛痰平喘抗炎,同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5天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未见缓解,两肺仍满布湿啰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双下肢浮肿等症。复查血常规示:WBC10.7*/L,N74.5%,CRP23mg/L。患者感染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故调整抗生素为海正美特联合斯沃。患者咳嗽气急症状加重,端坐呼吸,不能平卧,痰黄量多,痰中时带鲜血,并出现神志改变,双下肢浮肿加重,少尿,血压90/50mmHg。急予血管活性药物,同时予安宫牛黄丸口服,每日3粒。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神志转清,呼吸困难、发绀逐渐好转,体温回升,咳嗽、咳痰症状好转。逐步停用抗生素,2周后患者痊愈出院。
脓毒症为临床危急重症,当早期干预、积极治疗。本病患者主要由于火毒炽盛、邪热内侵,加之治疗不当或治疗失时,以致正不胜邪,客于营血,内犯脏腑而成。脓毒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虚实两类:病变初期以实证为主,表现为“正盛邪亦盛”的病理变化;随之着病情的不断深入发展,表现为“虚实夹杂”复杂证候;极期突出在“正衰邪盛”及“正衰邪衰”的状态,由脏器的功能失调最终发展为“脏器衰竭”的局面;恢复期多表现为“正虚邪恋”的状态。本案患者感染不能得到控制,最后发展为脓毒症,针对本病现代医学治疗多采取抗感染、液体复苏、激素及对症治疗;中医根据不同阶段及不同证候类型采取不同的疗法。本案患者后期神昏、喘急、咳黄痰、高热、咳血、便秘,加之患者年高且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情危重,稍有不慎即可危及生命,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应用安宫牛黄丸,病情得到缓解,痊愈出院。
此外,安宫牛黄丸还常用于急性胰腺炎、肝炎、中暑、毒蛇咬伤、一氧化碳中毒等急危重症,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方邦江教授临证之时,主张早期使用,每次1丸,每日1次;小儿3岁以内每次1/4丸,4-6岁每次1/2丸;对于极危之候,可大剂服用,可至每日3丸。方教授认为临床使用应注意:本品为热闭神昏所设,寒闭神昏不得使用。本品处方中含麝香,芳香走窜,有损胎气,孕妇慎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火生痰。本品处方中含朱砂、雄黄,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肢寒畏冷,面色苍白,冷汗不止,脉微欲绝,由闭证变为脱证时,应立即停药。高热神昏,中风昏迷等口服本品困难者,当鼻饲给药。
方邦江教授认为,中药也有保质期。中成药一般是2-3年,最多是5年;中药饮片一般是1年。当然,像枳壳、陈皮、半夏、麻黄、吴萸等陈放使用,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安宫牛黄丸属中成药,药中的天然麝香、牛黄属芳香药,易挥发香药,存放会影响疗效。所谓安宫牛黄丸年代越久越好的说法,实无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安宫牛黄丸的确能治疗多种疾病导致的高热、神昏症状,其起效之神速足以使那些认为中医是“慢郎中”的人刮目相看。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该药起效神速是因方中药物均是猛药峻剂,治疗时应中病即止,不可长时间服用,否则可导致药物蓄积而出现中毒症状,损害身体健康,走向了治疗疾病的反面。同时,该药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用药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使安宫牛黄丸焕发新的生机,其运用延伸到了临床的各个领域。当时有必要对该药的作用机理深入研究,弄清药物的副作用及禁忌证,完善药物的使用说明,拿出明确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证据,规范其临床应用,造福更多的患者,从而真正做到光大中医中药。
—END—出品:胡庆余堂
药乃仁术
本文为原创出品,转载需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