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外科常见良性疾病之四大天王

文章来源:重症胰腺炎   发布时间:2021-6-7 15:39:29   点击数:
 预备干部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olandoweb.org/chaoliu/xinchao/1412.html
HAOYISHENG导语

随着从医时间越来越长,特别是出门诊时间久了,总结出肝胆胰外科门诊患者最常问的四种本科室常见的良性疾病,我们今天不讲高大上的专业名词,不讲指南、共识,我们以一种最接地气的语言讲述肝胆胰外科“四大天王”。期望大家对此有一定的了解,科学认识,正确对待,避免过度恐慌,减少不必要的金钱和时间的浪费。

脂肪肝

通俗点就是肝细胞里面的脂肪太多了,往往给人一种中年油腻大叔的感觉,常见于胖子们(但瘦的人有时也有),胖人血糖、血脂容易比瘦人高,而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加工厂,血脂、血糖过高,于是转运到加工厂的脂肪就多了,容易沉淀堆积在加工厂,形成脂肪肝。影响此病的重要因素:过度饮酒、药物副作用、肝炎、营养不良等。市面上很多非处方药、保健药,号称能治疗脂肪肝,其实真正有多少是实打实的起作用?提醒大家购买时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其实,轻度的单纯性脂肪肝,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改善生活习惯,戒酒戒烟,适度运动。中、重度脂肪肝,且影响到肝功能或者引起一定的临床症状了,才需要及时就医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平时彩超上报的轻度脂肪肝,大可不必惊慌。

胆囊息肉或者胆囊结石

胆囊小的息肉或者结石,在不引起炎症前,往往不会引起人体不舒服的症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健康水平和就医意识逐年提高,往往许多胆囊息肉或者胆囊结石是于常规体检时发现的。我经常在门诊碰见患者对彩超报告上写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愁眉苦脸,他们经常问:“医生,这个胆囊息肉都到了病变的地步了,为什么不做治疗呢?不做治疗会不会癌变啊?”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对于单个息肉,彩超医生报告为胆囊息肉,对于多个息肉则报告为息肉样病变,但这并不代表非进行干预不可。胆囊息肉分为2类3种:第一类、真性息肉;第二类、假性息肉。假性息肉分为2种:胆固醇结晶和附着在胆囊壁上的小结石。假性息肉是不需要处理的,真性小的息肉癌变率极低,一般不会导致特异的临床症状,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只需定期复查彩超即可。大于1厘米的真性息肉才需要外科干预。小的结石,有时可能会导致胆囊炎症,或者掉入胆总管引起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除此之外,其他结石则属于静止型结石,而大多数人的静止型结石不需要特殊外科干预(1-2厘米以下)。

肝囊肿

肝囊肿,简单点形容,就是肝上长了个小水泡,它是肝脏代谢时发生的一种液体聚焦。10厘米以下的肝囊肿极少压迫周围器官,极少引起身体的不舒服,也不容易破裂、出血、感染,所以一般情况下,10厘米以下的肝囊肿外科都不太积极去处理。当然,如果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多囊肝(像斑点狗一样,肝上长满大小不等的无数个囊肿),则需要我们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