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导致了她的腰背痛?
59岁的杜阿姨的腰背痛已经持续半年多了,平时都不敢坐直,只有向前趴着才能舒服点。孝顺的子女带她去体检中心反反复复做了心电图、腰椎CT,后来还做了腰椎磁共振,甚至胃镜,始终查不出原因。她想,大概就是骨质疏松吧,遂自行开始了补钙、贴止痛膏药、微波理疗,几个月下来,不但疼痛逐渐加重,最近还出现了反复刺激性咳嗽,吃了镇咳药也不见缓解。杜阿医院,抱着一堆检查单跟医生说,“我自己做了那么检查也没查出原因,您看看建议做啥我就做啥吧!”
考虑到她的年龄和反复半年的病情,医生建议行胸腹CT检查,结果拿出来,杜阿姨家属都傻眼了。整个肺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球”,这是转移瘤啊!哪里来的呢?腹部CT显示,杜阿姨胰腺头部出现了一个占位性病变,而且已经出现了腹腔、肺部的多发转移!原来竟然是胰腺癌晚期!
令人遗憾的是,杜阿姨延误了半年才诊断明确,生生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期,胰腺癌为啥会出现腰背痛?应如何预防胰腺癌的出现?发病时有哪些早期警报?又应该进行那些检查避免漏诊呢?
胰腺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癌”,随着我国老龄人口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吸烟、慢性胰腺炎、肥胖、糖尿病以及缺乏运动对胰腺癌的促发因素逐渐收到了重视。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而且多数在发现已属于晚期,因此被冠以“癌中之王”的称号。研究统计,直径<2cm的胰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20%-40%,而直径<1cm的胰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67%,远高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3%-5%,因此,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回答第一个问题——
胰腺癌本身怎么会引起腰背痛呢?
因为胰腺解剖学上位于人体的后腹膜,距离腰背部较近,胰腺周围有较多的神经纤维组织,胰腺肿瘤增大时极易挤压周围神经,因此,疼痛仰卧加重,弯腰,屈膝时减轻。
如何预防胰腺癌的出现?
1、避免高动物蛋白(肉、蛋)、高脂饮食研究显示,喜食甜食、肉类和蛋类会导致胰腺癌患病风险升高,欧美国家胰腺癌发病率较高多与此相关。医生建议:饮食中肉、蛋、水果、蔬菜、粮食合理搭配,少食煎炸烤制食品,适当增加粗粮和蔬菜水果的摄入。
2、不吸烟吸烟是胰腺癌发病最为明确的危险因素。烟草中含多种致癌物质,会使胰腺癌患病危险性增加2-3倍,吸得越多,患癌风险越高,而吸雪茄、卷烟、烟斗和咀嚼烟草者在胰腺癌患癌风险方面无差异。研究还显示,吸烟者戒烟10-15年后,胰腺癌患病风险与终生不吸烟者相近。
3、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情绪研究显示,肥胖与胰腺癌发病相关,体质指数(BMI)增加5kg/m2,胰腺癌风险增加12%。
4、忌暴饮暴食和酗酒暴饮暴食和酗酒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而慢性炎症对胰腺的长期刺激会增加致癌危险。
5、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油漆、燃料、涂料等可能有致癌作用。研究显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者(例如染料工人),患癌风险较常人高约5倍。建议工作需要长期接触化学物质者,尽量做好防护措施。
6、其他因素有研究表明家族近亲中如有恶性胰腺肿瘤患者,这类人患胰腺癌危险性较高,另有一些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病风险比非糖尿病人群高4倍,也有研究发现,患者胰腺癌确诊数月前常有糖尿病表现,这提醒我们,对家族中有糖尿病的患者要警惕患早期胰腺癌可能性。新近研究显示,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也与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
如何发现胰腺癌早期“信号”?
1、上腹不适和腰背部疼痛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和不适、闷堵感,一般夜间明显,且有逐渐加重的感觉,随后逐步转为隐痛、胀痛、和腰背痛,疼痛与体位有关,仰卧时加重,坐立、弯腰、侧卧、屈膝时减轻。
2、厌食、消化不良、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约10%患者以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为首发症状,还有些患者会出现无法解释的脂肪泻(油花样腹泻)
3、不明原因的黄疸因为胰腺肿瘤导致胆管阻塞,胆汁排出障碍,血中胆红素升高引起。首发症状为尿色加深,如出现浓茶样小便,随后皮肤、巩膜变黄,尤其时胰头癌,黄疸逐渐加深,多数患者伴有皮肤瘙痒。需注意,大量食用胡萝卜、桔子也会出现皮肤黄染,是胡萝卜素摄入过多引起,常见于手掌、足底、前额和鼻部,一般不出现巩膜和口腔黏膜黄染,停止食用后黄染会逐渐消退。
4、非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血糖异常升高有些患者起病初期会出现血糖升高、尿糖阳性,特别是无糖尿病家族史、非肥胖且对胰岛素不敏感的不典型糖尿病患者。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持续腹痛,或突然出现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近期突然加重,应警惕胰腺癌发病可能。
5、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尤其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人群。
对于年龄>40岁、上腹不适、疼痛者、家族中有胰腺癌者、突发不典型糖尿病、慢性胰腺癌者要加强防癌意识及时就诊。那么应选择何种检查手段,避免杜阿姨这样症状出现半年多,反复检查仍不能确诊的情况呢?
选用何种检查手段?
最简单省钱的初筛手段
1、检查血中的肿瘤标志物,尤其是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A19-9是目前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且检测水平与肿瘤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水平较低提示预后较好,肿瘤复发时会再次升高,可作为胰腺癌筛选指标,但不能单独用于诊断。
2、空腹B超有经验的医师可通过B超检查发现胰腺病变,观察病灶是否压迫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同时还可检测肝内和胰腺周围是否存在转移病灶。
快速、方便、无痛的进一步检查
1、增强CT这是临床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手段,目前技术显著提高了≤2cm小胰腺癌的检出率,基本满足了胰腺癌定位、定性的诊断需求,同时还可较为准确的判断病变大小,是否存在肿瘤周围组织侵犯及肿瘤转移
2、磁共振单纯磁共振检查在胰腺癌诊断方面不优于CT,但磁共振检查同时可行磁共振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检查,对了解肿瘤血管侵犯和转移、评估手术可切除性方面优于普通CT。
3、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可同时显示胰管、胆管和十二指肠乳头部,对不明原因的阻塞性黄疸诊断很有价值,此外还能收集胰液,进行细胞学诊断。注意,已发生阻塞性黄疸的情况下行该检查有引发胆道感染的风险。
小贴士
最后,我们要提醒大家,不要认为现代医学就是完全依靠检查手段,如果有身体不适,医院,仔细向医生告知病史,听从医生的检查及治疗建议,不要自行检查治疗,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THE
END
编辑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部分内容参考《胰腺癌患者教育手册》
全国白癜风患者救助计划预防白癜风复发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