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欣欣杨春波于湘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31(8):-.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多种生物合成酶的辅助因子,参与体内儿茶酚胺、胶原蛋白等物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具有抗炎、抗氧化、预防线粒体功能障碍、保护血管功能、增强免疫等多种作用。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炎症反应加重、毛细血管渗漏、微循环障碍、氧化应激损伤、免疫功能障碍以及伤口愈合延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体内能合成维生素C的动物在应激状态下内源性合成维生素C增加,维生素C更像是一种应激激素[2]。人类由于编码合成维生素C的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GULO)基因缺陷,无法合成维生素C。危重疾病如创伤、缺血/再灌注、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等可导致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增强,从而造成体内抗氧化成分大量消耗,加之摄入不足,重症患者常伴有维生素C缺乏,而这一状况又常被危重疾病本身所掩盖[3]。近年来,重症患者补充维生素(又称"代谢复苏")成为重症医学热门且具有争议的话题。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维生素C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维生素C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01资料及方法1.1 文献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成人患者或心脏外科手术患者;②干预措施:试验组应用维生素C,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或其他治疗;③结局指标:包括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④研究设计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CT)。
1.2 文献排除标准:
①综述、病例报告、会议论文摘要及评价分析等文献;②重复发表文献;③信息缺失或无法获取试验数据文献;④非中/英文文献。
1.3 检索策略:
以维生素C、抗坏血酸、抗氧化剂、重症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重症胰腺炎、心脏手术、冠脉搭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以vitaminC、ascorbicacid、ascorbate、antioxidant、criticallyill、intensivecare、criticalcare、intensivecareunit、sepsis、septicshock、severeacutepancreatitis、postoperative、perioperative、cardiacsurgery、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respiratoryfailure、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s)、clinicaltrial等为检索词,使用MeSH主题词结合关键词的方法,检索PubMed、Springer、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年5月关于维生素C用于重症患者的RCT,并通过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引证检索。
1.4 文献资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并进行信息交换,如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通过第3位研究者协助解决。提取资料主要包括:①一般资料:文献标题、作者、研究地点、发表年限、患者疾病类型等;②结局指标: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房颤发生率等。
1.5 研究方法质量学评价:
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2版推荐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包括:①随机分配方案的产生;②分配方案隐藏;③试验过程中是否实施盲法;④结果评估时是否实施盲法;⑤是否对研究结果进行选择性报告;⑥资料完整性;⑦其他可能的偏倚来源。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发表偏倚评价。二分类资料以优势比(OR)、连续性资料以均数差(MD)表示,并获得各效应量的95%可信区间(95%CI);?检验水准α=0.05。文献异质性采用I?2检验分析,当I?%时,表示研究资料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当I?%时,表示研究资料具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漏斗图分析纳入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02结果2.1 纳入文献及特征:
初步检索获得文献1?篇,通过筛查最终纳入28篇文献[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图1),共纳入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例,对照组2?例。纳入研究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维生素C对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图1
维生素C对重症患者预后影响Meta分析纳入文献的筛选流程
2.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8项研究均为RCT,临床资料均完整,21项研究[6,7,8,9,10,11,12,14,15,17,18,20,21,22,23,24,25,26,28,30,31]方法学中明确提出随机方案由计算机随机系统产生;8项研究[6,7,10,15,17,18,20,30]详细描述了分配隐藏实施办法;11项研究[5,6,7,9,15,17,18,21,25,30,31]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盲法;6项研究[6,7,9,17,26,30]在对结果评估时采用了盲法;其他偏倚来源不清楚。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病死率(图2,图3,图4):
图2
维生素C对重症患者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
图3
维生素C对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
图4
维生素C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
19项研究[4,5,6,7,10,11,14,15,16,17,18,19,20,21,24,28,29,30,31]报告了应用维生素C对重症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I?2=44%),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维生素C不能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OR=0.90,95%CI=0.75~1.08,P=0.27)。根据患者疾病类型进行亚组分析,8项研究[5,14,15,16,19,21,29,31]报告了应用维生素C对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I?2=3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应用维生素C可降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OR=0.65,95%CI=0.43~0.99,P=0.04)。3项研究[4,28,30]报告了应用维生素C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I?2=44%),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维生素C不能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OR=2.01,95%CI=0.53~7.56,P=0.30)。
2.3.2 ICU住院时间(图5):
图5
维生素C对重症患者ICU住院时间影响的Meta分析
纳入的28项研究中有14项[5,6,7,9,12,13,18,19,22,24,25,26,29,31]涉及维生素C对重症患者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各研究间存在同质性(I?2=4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应用维生素C可缩短重症患者ICU住院时间(MD=-0.23,95%CI=-0.29~-0.16,P0.?01)。
2.3.3 总住院时间(图6):
图6
维生素C对重症患者总住院时间影响的Meta分析
应用维生素C对重症患者总住院时间影响的研究有14项?[4,5,6,7,8,9,12,13,18,22,24,25,28,29]。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I?2=5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应用维生素C可减少重症患者总住院时间(MD=-0.96,95%CI=-1.21~-0.70,P0.?01)。
2.3.4 房颤发生率(图7):
图7
维生素C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影响的Meta分析
11项研究[7,8,9,11,12,13,22,23,24,25,27]报告了围手术期应用维生素C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的影响。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I?2=4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围手术期应用维生素C可以降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OR=0.43,95%CI=0.34~0.54,P0.?01)。
2.3.5 发表偏倚(图8):
图8
维生素C对重症患者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纳入文献的漏斗图
对涉及病死率文献绘制漏斗图显示,纳入文献的效应点基本呈"倒漏斗"形,且基本对称,提示纳入文献发表偏倚较小。
03讨论当你该养精蓄锐时,不要着急出人头地;当你该刻苦努力时,别企图一鸣惊人;当你该磨砺心智时,别妄求突然开悟。你的基础打得越牢靠,你的过程走得越完整,你的努力坚持得越长久,你的成长才更容易发生质的飞跃。
重症患者常伴有维生素C缺乏。由于应激和炎症反应增强,机体产生大量活性氧,导致抗氧化成分快速消耗,从而使氧化应激和抗氧化防御平衡失调,进一步引起细胞损伤、内皮屏障功能破坏、多器官功能障碍等。Carr等[32]通过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重症患者虽然每天接受推荐剂量的肠内或肠外营养,但仍有75%的重症患者血浆中维生素C水平异常低下。研究表明,较正常水平高30倍的摄入量才能使重症患者维生素C水平恢复至正常,这可能与炎症和应激增加了此类患者对维生素C的代谢需求有关[33]。维生素C是人体重要的抗氧化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支持等作用。近年来,重症患者以补充维生素为主的代谢复苏受到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