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猪蹄差点要了他的命
那天吃完猪蹄后,王先生就开始感觉肚子胀胀地不舒服,接着很快开始拉肚子、发烧,体温飙升到了39℃。一天拉肚子数十趟,王先生有点吃不消了,他医院,但是仍然腹泻不止。而且情况还越来越严重了,短时间内,王先生出现了休克,肝脏、肾脏、呼吸等多个脏器损伤的表现。于是又被紧急送到浙江大学医院重症医学科抢救。资料图/图文无关(图源:新华社)所幸,主管医生高建平副主任医师带领治疗小组尽全力积极抢救,经过补液、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王先生的命保住了,近日逐渐好转,腹泻次数减少,体力也渐渐恢复了。夏天食源性腹泻高发
夏天温度一高,医院接收的腹泻、食物中毒患者就明显多了。医院重症医学科潘孔寒主任介绍,夏天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滋生细菌,如果隔夜饭菜未经高温再次烹饪或加热,极容易引起肠道感染,继而引起肠源性腹泻。这些病原体和毒素不仅损害肠道,也会侵袭入血,引起血流感染,全身脓毒症,甚至休克等严重的全身并发症。因此,千万千万要记得,冰箱不是“保险箱”。熟的食物放在冰箱里,放的时间久了,也会变质。“王先生的例子就为大家敲响了警钟,他吃了存放多日的冰箱食物,自认为熟的食物在冰箱里冷藏,拿出来微波炉稍许加热吃了也是安全的,谁知导致这么严重的腹泻,还差点送命。”高建平副主任医师说,很多腹泻病原体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不适等多种症状。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原虫,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细菌如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李斯特菌属、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小肠感染容易出现大量水样腹泻,并伴腹胀、腹痛等症状。一般感染性腹泻者中病毒感染多见,但重症患者中,细菌性感染常见。感染性腹泻容易出现家庭内部或群体聚集性发病,必须严格注意饮食卫生。资料图/图文无关(图源:新华社)曾有人因吃坏东西丧命
“这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了。”高建平副主任医师表示,吃坏东西并不是一件小事,严重的还会要人命。4年前的夏天,一位年轻的杭州姑娘小陈就因为吃了大量冰箱里的“库存”——冰棍和火腿肠,结果发生休克、多器官衰竭,一个小时,人就没了。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助理、胰腺炎诊治中心副主任郭丰回忆说,当时,小陈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完全不醒人事,嘴边残留着些呕吐物。检查发现,小陈的淋巴结肿大、血压非常低,出现中毒性休克,肝、脾、肾等多脏器出现衰竭。虽然医生们尽了最大努力抢救,但小陈的病情仍旧未见起色。入院后不到一个小时,她不幸逝世。“在陈女士的血液里,明确培养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她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元凶’很可能是火腿肠。高温天,火腿肠等食物未及时冷藏或储存方法、温度不对,容易导致细菌污染,引起食物变质。”郭丰说。金葡菌随食物进入人体,会刺激胃肠,导致呕吐,引发胃肠毛病,再“攻击”心脏、肝、肾,破坏其原有功能。抢救不及时或发病较重,会有性命危险。另外,他提醒,夏季如果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情况,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不要自己盲目吃止泻药,以免延误治疗。资料图/图文无关(图源:新华社)高温天食物可以这样保存
那么,高温天食物如何正确保存?医生们整理了几个方法和注意事项??
肉及肉制品
火腿肠、罐头、肉松、肉脯类食物,按照说明书要求常温保存,注意放在通风处。开封时观察是否发黑、发黏、变味等。
卤味比如酱鸭、猪蹄等,夏季最好选择有包装的熟食卤味,尽量不要让销售人员改刀,避免交叉感染。熟食卤味买回家后,建议用微波炉、蒸锅高温加热,吃完如有剩余,一定要及时冷藏,冷藏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新鲜鱼肉、猪肉等,根据用量分装成一次使用的量直接放入冷冻室。海鲜类产品应与其他畜禽类肉类分箱冷藏,避免串味。蔬菜水果
夏天冰箱里蔬果较多,蔬果冷藏前最好不要清洗,用保鲜袋包着不扎口放入冰箱,储存时间最好也不要超过三天。冷藏温度一般在0度~10度。需要注意的是,放置时不要贴近冰箱壁,避免冻伤。
主食
大米、面粉等主食都可以在常温下保存,注意保持干燥、定期通风。
剩菜剩饭
吃不完的饭菜只能冷藏,需用干净的保鲜盒、保鲜袋或者碗盘上附上一层保鲜膜对食物进行密闭储存。注意冰箱不要塞太满,让冰箱中的空气对流,保证制冷效果。
冷藏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彻底加热,并确认无变质后方可食用。疫情通报
5月21日,浙江无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
以下为通报详情??向上滑动阅览
5月21日0-24时,无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5月21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50例,累计出院50例。
5月21日0-24时,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无当日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隔离1例。截至5月21日24时,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4例(其中境外输入6例)。
5月21日0-24时,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截至5月21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例,累计出院例,累计死亡1例,治愈出院率99.9%。
截至5月21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累计出院例,累计死亡1例。无疑似病例。全省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尚有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天目新闻记者梁婧娴通讯员医院王家铃李文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主编:尉洁婷
责编:隋雪点击右下角“在看”,推荐给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