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年7月1日,黔西南州内第一家重症医学科,负责全院乃至全州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治疗;对各种危急重症疾病,如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多器官衰竭(MODS/MOF);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LI/ARDS);重大麻醉手术后;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脓毒性休克等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及护理,极大地提高了各种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年12月25日,重症医学科整体搬迁至新院区,病区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在布局、流程、设备设置及学科建设上更上了一个台阶,开启了我院重症医学科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
02布局流程
重症医学科病房位于桔山院区住院大楼五楼,按照国际标准、医疗专业需要和人性化服务三种理念进行设计,分为30万级空气质量标准的A、B、C三区,病区分为4区:清洁区(收治单纯手术后患者如心脏术后患者)、污染区(收治多发伤患者)、感染区(收治重症感染的患者)、隔离区(收治多重耐药的患者),其中特设有负压病房1间、隔离病房4个单间;便于重度感染及危重病的收治与隔离,并在州内首创设立了重症特需病房1间。病房内流程清晰合理,区域化分明确,医疗办公、教学与生活区各自独立,辅助用房完善;内设治疗室、仪器室、消毒间、污物间、医疗库房、签谈室、病人家属休息室等,配套设施齐全,为危重病人的救治提供了合理、方便、管理规范的空间。病房内采用床旁中央信息整合系统和中央监控系统,使每位患者的生命征及病人的一般情况得到24小时持续监护及监控,并传到中央护理站和医生办公区,这样医护人员能在不同位置随时观察并掌握病人的信息,能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诊疗反应。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行医护联合床旁查房,重症医学科启用了重症系统及床旁查房系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
03设备
病房内配备有先进的医疗及监护设备,每床均配备有多功能多参数监护仪、共有有创呼吸机20台、其中一台具有多功能自动呼吸工作站功能、具有转运功能呼吸机2台、高流量吸氧装置3台、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仪(CRRT)3台、床旁X线机1台、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仪1台,振动排痰机1台,同时配备输液泵、床旁心电图机、床旁彩超、纤维支气管镜、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加湿器及床旁肠内营养注射泵、血栓泵、床旁升降温设备等,目前拥有的设备可以满足各种急危重症病人救治需求。在危重病人的教治过程中,一个以重症医学科为主导,以急诊科、麻醉科、神经外科及全院各科室为依托所组成的接力式全方位、高水平的急危重救治体系已经形成。医院其他临床科室的会诊意见,对病人进行精心监测及救治。
科室部分设备:
床旁多功能查房系统床旁多功能B超机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床旁X线机及床旁CRRT04人才梯队
重症医学团队医务人医院进修,同时参加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经过八年多的磨练,已成为一支业务精湛,勇于奉献,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能胜的队伍。医务人员能对患者随时实施高质量生命支持治疗,确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重症医学科配有医生12名,其中副主任医生2名,主治医生9名,住院医生1名;护理人员41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理师33名,并先后有30余名护理人员参加省内外举办的重症医学资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训练有素的医生和护士及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治疗手段能实时对危重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05诊疗技术
为适应重症医学的发展,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在工作之余刻苦专研,勇于创新,近年来,共申报并开展州级科研项目4项,成功申请并实施州级新技术新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项目成果改善获州级二等奖。目前我院重症医学科能够完成心电、持续有创动脉血压、PICCO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生命体征的连续监护以及各种床旁监测项目。已开展的先进技术有: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及相关的胆红素吸附技术、血浆置换及灌流等技术、颅内压监测技术、深静脉置管术、纤支镜引导下的经鼻气管插管术、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药物灌洗术,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各种穿刺置管技术(如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膀胱造瘘术等)、床旁重症超声可视化技术、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实行胸段硬膜外持续镇痛技术及ARDS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等技术,在全州率先开展经皮气管切开术,医院、医院医院开展该技术;在全州率先开展坏死性感染性胰腺脓肿在CT定位下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
06特色诊疗
重症医学科目前已开展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属全州首创,该技术是在传统胸外按压方法“胸路”不通的情况下开辟了腹部提压行“腹路”的心肺复苏新途径。该方法通过提拉与按压腹部,促使膈肌上下移动,可迅速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其“腹泵”作用机制是通过腹部提压装置有节律地提拉与按压腹部,促使膈肌上下移动,引发胸腹腔内压力改变,充分发挥“胸泵”“心泵”和“肺泵”的作用,在避免造成胸肋骨骨折并发症的同时,对心脏骤停患者建立循环与呼吸支持,实现了心与肺复苏并举之目的,自开展这项技术来成功救治多例多发肋骨骨折并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重症医学科新病房的启用,是我院整体实力的综合体现,它将成为危重病患者获得新生的圣地,它将以浓医院发展史册。
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实行胸段硬膜外持续镇痛CT定位下坏死感染性胰腺脓肿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为多发肋骨骨折并呼吸心跳停止患者行心肺复苏术07荣誉及文化
08发展
经过八年多得风雨洗礼,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历届学科带头人的不懈努力和改革创新下,重症医学科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特色学科,这里有先进的医疗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先进的治疗手段(持续床旁多功能监护、PICCO监测、俯卧位机械通气等等)及优质的服务。年,重症医院重症胰腺炎治疗中心黔西南基地、黔西南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黔西南州重症医学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为广大病友提供现代化、高科技、高质量的生命救治及特级护理,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极大的提高了黔西南州乃至黔、滇、桂三省交界地区的危重患者抢救水平,一举迈入全省先进行列。
09学科带头人
龙跃重症医学专业副主任医师,医院重症医学副主任(现主持工作),全国高风险部门感染控制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黔西南州分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医院重症胰腺炎中心进修并取得证书,曾参加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并取得证书,曾参加重症超声规范化培训并取得证书,曾参加第二届西班牙TPM-DTI国际器官捐献、获取技术与管理培训并取得证书,曾参加贵州省第五期重症脑损伤评估技术学习班并取得证书,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班并取得证书,曾参加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班并取得证书,曾参加ECMO模拟培训班并取得证书。擅长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及MODS的维护,尤其对重症胰腺炎、重型颅脑损伤及多发伤的救治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有一篇为北大核心期刊,参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多项,获州级科研项目1项。自年1月参与重症医学科的筹建、外出进修及重症医学科的成立至今,付出的心血是众所周知的,参与抢救的各种危重病人近八千余人,近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共产党员”,在首届医师节系列活动评比中获得“优秀医师”。
重症医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医院领导、历届学科带头人的不懈努力、兄弟科室及全院医务人员的大力支持。
重症医学科
医师站:—
护士站:—
温馨提醒桔山院区院区路线导视图
门诊楼
住院部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