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春节玩个“天昏地暗”!
熬夜追剧,
熬夜玩游戏,
熬夜看小说,
……
熬夜的“快乐”,
仿佛都在这个春节长假汇集……
可是,你知道吗?这样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健康,很可能会对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特别是严重伤害了人体免疫系统,可能引起免疫器官和细胞早衰、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熬夜会让免疫系统“受伤”
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主要由淋巴器官、组织和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等组成,像大家熟悉的胸腺、脾、扁桃体和各处淋巴结。一天中的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也在有规律地变化。一般认为,免疫系统功能是受到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轴调控,三者互为因果,构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调节网络。例如,在人发生感冒时,会出现发热、恶心、乏力和嗜睡等身体不适的症状。这是因免疫系统在对抗病毒感染时,释放的各种细胞因子造成的。
因此,往往在人体感觉舒适的时候,免疫系统的活动度较低,有利于进行工作和学习;而免疫系统活跃时,人体往往会有一定的疲乏和嗜睡,甚至不适感。
根据生活的经验,我们都知道,每天清晨起床以后和上午的时间段,是人体一天中精神最为饱满和集中的时段,而到了晚上,人会出现疲乏和嗜睡的感觉。如果此时,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入睡而熬夜,就可能会出现全身酸痛等不适的感觉。
这主要就是因为,人体的肾上腺可以节律性地分泌糖皮质激素,该激素可以负向调控机体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炎症状态,减少与免疫活化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含量。
特别提醒的是,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对于免疫系统昼夜节律功能的系统损害尤其明显。比如,经常熬夜或者经常跨时区旅行的人士,常会出现疲乏等不适的症状,同时皮肤和黏膜等免疫防御器官的结构及其内部的炎症细胞功能也会出现改变甚至提前衰老,皮肤出现弹性下降、松弛、色素沉着和颜色改变等现象,这不仅影响外观,而且导致抗感染能力下降以及皮肤敏感程度增高,并增加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因此,保持昼夜节律性作息的良好习惯,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特别是免疫系统正常状态的有效健康生活方式。
“熬夜族”还有救吗
虽然,人体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各个器官系统具有精准的节律性活动,但是,为了适应自然界的环境变化,人体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内,不完全按照固有的生物节律进行活动,而且在周围环境改善的时候,还可以恢复到原有的生活节奏上来。
也就是说,人体生物钟有一定的适应和自我调控能力。
例如,研究表明,在完全没有光照的黑暗环境中,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在7天内,都可以保持原有生物节律活动。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对于生物节律的调控能力也会不断下降,这也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失眠和疲乏的主要原因。
然而,人体对于生物节律的调控更是有一定范围的!长期不规律的生活,就可能导致人体生物节律紊乱,从而导致亚健康甚至疾病的状态。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经常熬夜等不规律的生活,可导致人体代谢节律性发生紊乱,会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或者促进高血压的发生,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时,不规律生活还可能导致细胞内调控生命节律的基因,例如CK-1(酪蛋白激酶-1)等,出现异常的表达或者功能紊乱,从而与恶性肿瘤的发病相关。
此外,由于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影响了睡眠,破坏了生物钟,也是导致失眠和精神衰弱等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同时,经常熬夜还可以使人的骨髓、脾以及全身黏膜的免疫系统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功能执行的障碍,加速免疫系统衰老,最终引起免疫系统的防御、自稳和监视等生理功能的全面衰减,甚至可能引发相关性疾病,降低生活的质量。
由此可见,保持有规律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维护生物钟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免疫系统等身体器官系统正常行使生理功能的重要保健措施,也是延缓衰老、延长人的预期寿命和提升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规律作息保护人体免疫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保护好免疫系统的节律活动,维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减缓免疫系统衰老的速度呢?
首先,当然是要尽量保持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节律,不能经常熬夜或者频繁倒时差。如果,因为学习或者工作的原因,需要熬夜或者跨时区旅行,那么,每次打破生活规律以后,应该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休息和调整。
其次,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或者其他自身因素引起的生活不规律,可以通过适当的身体锻炼或者安排适当比例的脑力劳动来进行调节。
第三,还可以进行一定的膳食调节和营养补充。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合理的药物来干预。
例如,对于熬夜引起的异常炎症性病理损伤,可补充适量的富含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的饮食,若有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调或者过敏等黏膜免疫功能失调,可通过补充脾低分子多肽提取物来进行调整。
新年新开始,拒绝熬夜,掌控睡眠,才能掌控人生的主动权!
虽然不少人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但这个年还没有真正“过”完。如何才能把年过得健康,避免疾病趁虚而入呢?一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的专家们怎么说。
消化科主任王伟岸: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是各种煎炒烹炸齐上阵,每天都有鸡鸭鱼肉的热情款待,时不时还要在饭桌上畅饮一番。接连几天下来,有部分中老年人因饮食不节出现了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拉肚子、便秘等现象,更有甚者遭到了肠胃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偷袭”。
建议春节期间,中老年人也要做到规律饮食,荤素搭配,有粗有细,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有些老人比较节俭,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后往往会吃好几天。提醒大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浪费,最好吃多少、做多少。在大鱼大肉后,也可以适当给肠道“减负”,如减少各种点心、精致米面等食物的摄入,可以吃一些粥、汤“清火”,让“不堪重负”的胃肠道恢复到正常状态。
呼吸科副主任高红梅:过节期间,习惯门窗紧闭来“猫冬”的人不在少数。殊不知,这样做给细菌和病毒提供了很多“作妖”的机会。
建议按时通风换气,中老年人应避免去人多、空气污浊的地方,做到不扎堆、不聚集。乍暖还寒时,还要做好保暖,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者,应遵医嘱按时、规律服药。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同时加强营养,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英:每逢过年,很多中老年人熬夜守岁、晨昏颠倒,原本规律的作息被打乱,可能出现忘记服药的情况。特别是有些人认为“初一不吃药,正月不看病”,甚至会主动停药,给自己的健康埋下隐患。
建议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贸然停药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节日期间患者要按时监测血压,遵医嘱正确服药,起居有节,避免激动。一旦出现浑身无力、心前区闷疼、憋气、心慌等表现,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警惕心血管病的发生。
眼科副主任医师徐青:如今,爱用电子产品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坐在沙发上刷手机、看平板,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了,非常容易出现眼睛干涩疲劳。中老年人本身新陈代谢慢,用眼过度会加快衰老进程,可能引起晶状体浑浊、黄斑受损、泪膜不稳定等问题,从而诱发白内障、老年性黄斑病变、干眼症等眼疾。特别是严重的可诱发青光眼,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损害而失明。
建议中老年人也要注意让自己的眼睛“劳逸结合”,合理用眼,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来源丨健康中国
编辑丨盖小倩
—EN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感谢您对“平山县融媒体中心平山县广播电视台”的